太极拳求两仪,什么是两仪?两仪就是阴阳,阴阳就是开合。所以太极拳又被称为开合拳,太极拳无时之刻不在运之开合。开合是被太极拳用来做调和矛盾的工具。太极拳的开合有两种,即内开合和外开合。内开合是气机之开合。即是百脉,是经络之合。一开百脉全开,一合百脉全合。外开合是机体之开合。是全身体之合。一开四肢全开,一合四肢全合。外开合以内开合为主,内开合以外开合为助。
练太极拳时所用的意就是想,是大脑的思考,所谓的气就是呼吸之气和神经的比喻。神经又应理解为经络和眼神,合起来称神经和行使在经络中之气。所谓力就是肌肉伸缩而产生的劲。直白的讲:是大脑指挥发布命令,由神经传导到肌肉,肌肉伸缩而产生力。它们的关系是以意领气,以气发力。
而神则是在外形上看是眼神,神气鼓荡,从内来看,是心中之神,神宁才不会急躁,神宁气才会有所归,才能做到一念无思,一物无有。人有三节之分:上肢为梢节,下肢为根节,躯体为中节。人体三节又各分三节,共九节,就是意气运行的九窍。上体分为三节,1,根节:肩井穴,2,中节:曲池穴。3,梢节,劳宫穴。下肢分为三节:1,根节,环跳穴,2,中节,阳陵穴,3,涌泉穴。身肢分为三节:1,根节,下丹田,2,中节,中丹田,3,梢节,上丹田。人体有五弓之分,上肢为两张弓,下肢为两张弓,身躯为一张弓。人体有五个弓把,弓把是最吃力的地方,它们的位置是:下肢的两膝,上肢的两肘,身躯的命门穴。弓梢有十个:上肢的两腕,两锁骨,下肢的两足根,两胯。身躯的第一颈骨和尾闾骨。关于丹田之说有几种不同的说法,其中之一是:上丹田在两眉之间的祖窍穴,中丹田在脐下的神阙穴内,下丹田在挡下的会阴穴。后丹田在腰后的命门穴。两眉之间的祖窍穴有人称为印堂穴。脐下的神阙穴有人称气海穴。上丹田的主要作用是:聚精会神,俗话说,上封天门,轻如羽毛。中丹田主要作用是:培气养气,是气的住舍,气的仓库。下丹田的主要作用是:沉坠稳健。俗话说,下封地户,沉重如山。后丹田的主要作用是:意气出入之门。太极拳讲的三性归一是:精,气,神归为一体。
太极拳讲统五行是:步法,即前,后,顾,盼,定。(左为顾,右为盼)。
太极拳把人体分为三节,即行三节,三节发力螺旋劲,梢领,中随,根节催。
太极拳把人体分为九个节窍其目的是:贯九窍,是指意气要贯注九窍。依窍而行。以意领气贯九窍,节节贯串中气通。(臂三节三窍:劳宫穴是梢节窍,曲池穴是中节窍,肩井穴是根节窍。身三节三窍:上丹田是梢节窍,中丹田是中节窍,下丹田是根节窍。腿三节三窍:涌泉穴是梢节窍,阳陵泉是中节窍,环跳穴是根节窍。)太极拳还把人体分为十八球是:两踝,两膝,两胯,两肩,两肘,两腕,两臀,颈,胸,腹,腰。内缠外绕十八球,引导意气开法门,内缠外绕八种劲,(太极拳的八种劲为:掤,捋,挤,按,采,挒,肘,靠)劲劲意在他人先。活动十八球主要是锻练全身的主要关节,防止老化,推迟老化的最好方法。练太极拳时经常强调要胸空腹实,是因为心虚,胸才能空,胸空,横隔膜下降,双肋下沉,胸肋下沉后,腹部才会自然松开,充实,腹部松开后,气才能沉入足底,因此,下盘才能固入磐石,形成上虚下实中部圆活,下体沉稳之式。
练太极拳要求中正不偏,全在于塌腰敛臀,脊拄竖直。(塌腰要区别软腰,驼腰,弯腰,瘪腰)。因为只有塌腰敛臀,腰劲才能下贯,全体之劲才能合于丹田而不漂浮,敛臀则骶骨有力,尾闾中正,配合命门,命门会自然放松,张开,中气贯于脊中,上自百会,下达会阴,一线穿成,此时就是身弓备好。
练太极拳一再强调要沉肩坠肘,因为只有这样两肩才能圆活`,松开,下垂,反之则圆转不灵。肘不坠,肩就不会沉。不但四肢圆转不活,气还会上浮,周身之劲也会跟着上浮而不得力,不沉稳,且影响身体的中正。
练太极拳时,一定要做到以腰脊为主宰,腰脊为中心环节,要由腰脊带头下的上动下随,内外合一,周身一家。而要做到这一点,腰脊转动产生的离心力是关键。反之,会呆扳,不圆活,会断劲,使拙力。练太极拳时要两膊相系,就是肩与肩,肘与肘,手与手之间,在开时象有一根牛筋系着一样,想挣也挣不开。合时中间象有一个弹簧一样,想合也合不拢。上于两膊相系,下于两腿相随,其一是两腿之间要相随。其二,手于脚之间要相随。上下相随,中间自然相随。就是上下动,中间要应,中间动,上下要和。手动,足动,胸腹腰脊,心神意气一起动。练太极拳转关全在腰脊,腰脊不转,仅凭两手动,手腕关节和锁骨关节这两个节梢就不会相照,就会形成手动身不动的呆扳,手动身腿不随的不活,照成迟滞的病象。练太极拳,腰是一身主宰,上下沟通的枢纽,左右转换的中轴。中气的贯注,意气是否能沉入丹田,内气的出入,虚实的转换,一身的中正和平准,都和腰有着密切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