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谈雅叙

创建时间:2016-12-12

修炼太极拳,你知道这些吗?(一)——太极拳教学

发表于 2019-03-05 3476 次查看

        首先,练太极拳不能自专自用,因为,自专自用就是不学习别人的先进,仅凭自己有限的理解水平,固执的去看别人和自己,最后导致到情不通,理也不通。练拳须明理,理通拳法精。练拳者埋头苦练甚好,但不学习,不研讨,闭门造车,那样会走弯路,甚至练偏,长久以往,不会有精湛的拳艺。
        练太极拳不可挺胸,收腹,突臀,耸肩和哈腰驼背,这样会导致气滞不通,甚至气血逆上,全身拘谨,意气不能回归丹田,双脚似浮萍草,飘而无定。要全身放松,立身中正,脊柱竖直,松腰,敛臀,圆档,开胯,保持中正不偏,不倚,虚心实腹,上虚下实等。评判太极拳的五个标准是: 1,中正,2,圆活,3,沉坠,4,松柔,5,内劲。
        习练太极拳中不丢,内练太极拳意不丢,
        外练太极拳型不丢,沉肩坠肘圆不丢,
        沉髋落胯坐不丢,含胸拔背劲不丢,
        旋腰转脊神不丢,身肢放长松不丢。
        太极拳靠“开合”运动做为工具来调合矛盾。同时也是讲究内在的意气运动。因为阴阳开合是太极拳的核心,内劲也是太极拳的核心。太极拳对内是讲究意气运动,对外又是讲究神和形。所以太极拳是讲究内外俱修的,是一个即练太极之气又练太极之形的内功拳术。  
        太极拳的力和劲的内在质量的区别是:劲是有弹性和韧性的,是在练拳中有方向又无方向的。劲可以随着动作的变化而改变方向。而力,则是鼓劲、拙力和僵劲,它在运动作中是不会改变方向的。所以练拳时要用意不用力,但不可丢劲,拳若无劲,其实无用。
        太极拳的掤劲以内意贯注即是内劲,它是太极拳的总劲,是练太极拳的核心,练拳者的精神充沛不充沛,内在的意气动荡不动荡,都跟掤劲有着极大的关系。有了掤劲,两膊才能相系,两腿才能自然相随,太极拳的威力才能发挥的淋漓尽致。练拳时僵劲拙力不可有,掤劲时刻不可丢。
        练太极拳如果只追求外在的神形运动,不追求内在的意气运动,那是练“操”的表现,不是练太极拳。太极拳是性命双修的拳法?因为太极拳是既练先天之气,又练后天之气。先天之气受之于父母,是从母胎中出来就有的身体体质,它的好坏完全是受父母的影响。后天之气是出生以后,通过食物,阳光,锻练等等因素生长的。为了能够使先天之气得到培养和壮大,发展康壮,依靠自然的米谷,阳光浦益是不能满足的,所以就要后天的锻炼来增强先天的壮大。
        要想练好太极拳,就要经常去站无极桩。站无极桩是培气,养气的好方法。不间断的静站,久站,无极渐生太极之气,也在无形中渐感遂通,此时的功力和灵气都会惧增。除培气养气外,还可以使人身上虚下实,胸空腹实,下体稳重如山,而上体更加轻灵,身心虚静,内外严谨,上下合一,周身一家。通过求内气,培养和强大内气,充实丹田,行通百脉,经烙,使身体犹如充满气的皮囊,加以全身肢的放长,形成富有弹性的掤劲,使内气运行在肌肤骨节之中,敛与骨髓之中,形成太极拳特有的刚柔相济的内劲。内劲是太极拳的统帅,是核心。
        练太极拳是一个意气神形合一的过程,是运行阴阳之理地过程。通过虚实开合,升降循环,使阴阳二气盈虚消长,互相调剂。 道家有一种学说,把天比做阳,把地比做阴,阴阳合抱才可生万物,阴阳合抱方生三才,也就是:天,地,人。人体的心在上,为阳。肾在下,为阴。心肾相交,阴阳相合,生三才,也就是:精,气,神。

发表回复
你还没有登录,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