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谈雅叙

创建时间:2016-12-12

“招熟”是基础、“形正”是前提——太极拳教学

发表于 2019-02-11 3416 次查看

        太极拳论里有“由招熟而渐悟懂劲,由懂劲而阶及神明”之句。 “招”是太极拳的细胞,“招”是构成太极拳的基本单位。“招熟”是太极拳修炼的基础,“招熟”不仅包括动作名称、招势,更重要的是用法。所以,在学习或教授太极拳套路的时候,就一定要知道每一招的至少一种用法。

        拳架招熟和推手着熟阶段有很大不同,拳架的心理活动是在不对抗的前提下的,而推手的心理活动是在对抗下的双方互为制约,互为利用的。拳架的招熟是在教练的指导下修炼的。而推手的招熟却是在实践的检验中修炼的,他们互为基础,互相促进,但又无法替代。在进入推手用法的招熟时,要牢记以下的几句话:“遇劲而沉,遇沉而松,遇松而圆,遇圆而中。”

        招熟必须形正。形正即练拳者的外形肢体动作的正确,亦称身法。练拳不仅是内功修炼,还有外在的艺术性,特别是套路比赛,一定要按照裁判规则严格规范动作。身法是练好竞赛套路、传统套路的前提。

        杨澄甫的《太极拳术十要》,以精辟的语言和通俗的拳理,高度概括了杨式太极拳的精髓,被誉为杨式太极拳的经典、初学者的指南、深造者的方向。

一要:虚灵顶劲;

二要:含胸拔背;

三要:松腰;

四要:分虚实;

五要:沉肩垂肘;

六要:用意不用力;

七要:上下相随;

八要:内外相合;

九要:相连不断;

十要:动中求静。

        这十要论述言简意赅,清楚易懂,是练拳者的学习指南。是评判拳架是否工整、拳艺是否成熟的重要标准。这些术语既是基础又是至高点,是深奥中归纳出的浅显,浅显中仍包含着深奥,蕴含着太极拳的真谛。正确理解把握了这些术语,便是抓住了太极拳的要领。

        1957年5月北京市举办武术观摩评奖大会,当时没有裁判规则,拳界老前辈们研究了5条评选标准:

(1)姿势正确,意识集中;

(2)动作协调,精神贯注;

(3)进退转换,虚实分明;

(4)前后连贯,上下相随;

(5)速度均匀,呼吸自然。

        这5条是练习太极拳起码的要求,可以借鉴。

发表回复
你还没有登录,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