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谈雅叙

创建时间:2016-12-12

太极拳,缠丝也——太极拳自学教程

发表于 2019-01-18 3073 次查看

        太极拳,缠丝也,螺旋缠丝运动是陈式太极拳独特的运动方式,在此基础上有创出了太极内劲,缠丝对太极拳历史有很大的影响。

        顺缠与逆缠

        一、出劲顺缠

        凡手足向外伸展,内气循臂腿内侧向前斜缠而下至于手足者,称为出劲顺缠。比较详细些说就是,手臂伸展向外,内气由丹田发出,经命门穴,循脊而上,过大椎穴,逾肩井穴向后,绕臂斜缠而下。

        从尺骨端向里,过掌心劳宫穴,达中指端,是上肢的出劲顺缠。足腿伸展向外,内气由丹田发出,下行至会阴穴,经前裆向外,过胯向后,绕腿斜缠而下,经内踝,过足心涌泉穴,沿脚掌里侧向前,达大趾端,是下肢的出劲顺缠。

        二、收劲顺缠

        凡手足向里屈收,内气循臂腿外侧向后斜缠而上至于肩胯者,称为收劲顺缠。比较详细些说就是,手臂屈收向里,内气从中指端回收,过掌心劳宫穴,从桡骨端向外,绕臂斜缠而上,至肩,经胸部膻中穴,向下归于丹田,是上肢的收劲顺缠。

        足腿屈收向里,内气由大趾端回收,过足心涌泉穴,沿脚掌外侧向后,经外踝,绕腿斜缠而上,过胯,由后裆至会阴穴,再向上归于丹田,是下肢的收劲顺缠。

        以上,就是顺缠,与之相对应的就是逆缠,其两者之间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

        三、出劲逆缠

        凡手足向外伸展,内气循臂腿外侧向前斜缠而下至于手足者,称为出劲逆缠。比较详细些说就是,手臂伸展向外,内气由丹田发出,经命门穴,循脊而上过大椎穴,逾肩井穴向前,绕臂斜缠而下。

        从桡骨端向里,过掌心劳宫穴达中指端,是上肢的出劲逆缠。足腿伸展向外,内气由丹田发出,下行至会阴穴,经后裆向外,过胯向前,绕腿斜缠而下,经外踝,过足心涌泉穴,沿脚掌外侧向前,达大趾端,是下肢的出劲逆缠。

        四、收劲逆缠

        凡手足向里屈收,内气循臂腿内侧向后斜缠而上至于肩胯者,称为收劲逆缠。比较详细些说就是,手臂屈收向里,内气从中指端回收,过掌心劳宫穴,经尺骨端向外,绕臂斜缠而上,至肩,经胸部膻中穴,向下归于丹田,是上肢的收劲逆缠。

        足腿屈收向里,内气由大趾端回收,过足心涌泉穴,沿脚掌里侧向后,经内踝,绕腿纠缠而上,过胯,由前裆至会阴穴,再向上归于丹田,是下肢的收劲逆缠。

        顺逆缠丝的整体性

        太极拳要走周身顺逆螺旋缠丝的整体劲。所有动作都是内气内劲催动丹田内转(螺旋缠丝),即腰部先转.带动上下肢螺旋运动,身法手法自然而流畅,既要走节节贯串,又要整体劲,全身顺逆螺旋缠丝浑然一气。陈氏太极拳理论家陈鑫在《太极拳推原解》中说:“此拳之所以以太极名也,而其用不遗乎两拳。且人之一身,浑身上下都是太极.即浑身上下都是拳。不得以一拳目拳也。”要做到“浑身上下都是拳”,也绝非易事,除非周身走顺逆螺旋缠丝的整体劲.”挨到何处何处击”。

        身法中正是螺旋顺逆缠丝内劲的又一关键。如果身法不中正,偏左或偏右,前倾或后仰.或左右晃动,内气无法贯通,螺旋缠绕动作无以完成,缠丝内劲无法形成。

        顺逆螺旋缠丝离不开太极拳的阴阳哲理。陈鑫讲“太极两仪,天地阴阳.阖闢动静,柔之与刚。”“天地运行全凭阴阳二气。人得天地之气以生.全凭阴阳之灵气以为一身之辗转开合,循环不已。故吾身之运行亦同天地之运行也!”马虹老师说:“阴阳相济,是太极拳劲力形成的哲理依据。”“《周易》讲‘一阴一阳之谓道’”《周易》阴阳哲理的精髓是万事万物离不开事物既对立又统一的客观规律。宇宙有天地上下、古往今来:日月有阴晴圆缺、白昼黑夜:四季有春夏秋冬、花开花落;人生有悲欢离合、喜怒忧伤……

        在陈氏太极拳中,招招都有一动一静,式式都有一阴一阳。动作有开合虚实,速度有节奏快慢,拳理有阴阳转换,拳法有引化发放,缠丝的形式有顺缠逆缠,内劲的发放为松活弹抖。师傅常讲:“六封四闭要前发后塌,揽扎衣要右发左塌,单鞭要左发右塌,发放时要前去之中必有后撑”等等。老师讲,引化时要梢节(如手掌)引、根节(如肩)靠。所有动作中的阴阳劲力对称和谐,既对立又统一,最终劲力统一在内气内劲中定、外型中正规矩的太极拳中,太极功夫由此上身。

        阴阳哲理指导练拳,每招每式顺逆螺旋缠丝劲,太极内劲由此形成。演练陈氏太极拳则能动如脱兔,如猛虎下山;静若秀女,如沉鱼落雁。五阴并五阳,阴阳无偏,招招式式为太极妙手。正如缠丝法诗中写的:唯有五阴并五阳,阴阳无偏称妙手。妙手一着一太极,空空迹化归乌有。”从而达到形神交融,身心愉悦,阴阳平衡,防病治病,祛病延年的目的。

        顺缠与逆缠的练法归纳

        一、手顺缠劲

        从实腿的腹侧腰隙起,里往外缠为顺缠。

        内劲由实腿的腹侧腰隙上行至日月,达肩井;下行至青灵、少海、经上廉、下廉,达阳池,或由阳池向大指根从手背再缠至小指腓,里转小指肚,依次贯注于无名指、中指、食指、大拇指肚。指向前合,劲贯九分,神气要贯到十分。逢虚腿一面的手顺缠时,内劲也由实腿的腰隙起,斜行至虚弱一面的日月而运转。

        二、手逆缠劲

        从实腿的背侧腰隙起,外往里缠为逆缠。

        内劲由实腿的背侧腰隙起,上循背后膏肓、魄魂、附分逆行而上至肩,经青冷、达少海,向上廉,经支沟、阳池,至大指掌,分注五指肚。逢虚腿一面的手顺缠时,内劲仍由实腿的背后腰隙起,斜行至虚腿一面的背侧,随即上行至膏肓而运转。

        三、腿顺缠劲

        里往外上面向下斜缠,以膝头向裆外旋转。

        内劲由腰隙经大腿根里边向上而外,经环跳穴,再往里向下斜缠至足跟(大钟穴),分注五足趾肚。

        四、腿逆缠劲

        足平实踏地,足趾与足跟用意沉住,中间涌泉穴要虚,随着下缠劲,其劲如缠入地下,使有盘根错节之意,膝以上两大股用精神贯注,有腾挪之意,则桩步愈练愈稳固而又轻灵善变。

发表回复
你还没有登录,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