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拳过程中,如何更好地放松把太极拳十要完美融入到练拳中去,身体七个部位要做到微内含。下面,小编将为你介绍具体的部位。
1、下颚微内含
这个内含不是下颚主动向后收回,而是后脑勺向后领,带动下颚向后收,如此促成太极拳十要之虚领顶劲。打手要言里面特别强调,喉头为第一要义。下颚微内含后,不仅神态庄严大气,而且起到保护喉头的关键作用。
2、肩窝微内含
肩窝处在主躯干与上肢肩关节的连接处,有人认为要做到含胸拔背,主要靠两肩膀向内合。笔者有不同看法,认为两肩膀向内合由碍于肢体放松,应该是肩窝微内含自然形成含胸拔背的要求,促使上身得以放松,而不是起强劲。
3、肘窝微内含
很多初练太极拳朋友在学习拆招时,往往为了体现用法,会把上肢伸直。岂不知这样反而会引起肢体紧张,力量发不出去。肘窝微内含后,引发出沉肩坠肘要领的体现,使得上肢前节有力,促进了整劲的形成。
4、掌心微内含
掌微伸、指微曲、指缝稍离这个要点是太极拳掌型的关键所在,做到掌心微内含体现出太极拳含而不发、大气饱满的特点,从养生角度看同时做到了便于气血周流到四稍,真气不外泄,内气吞吐自如的状态。
5、胯根微内含
胯根一般也称之为腹股沟,在行拳过程中胯根微内含做好了,会使身体上下肢气血流通下盘稳固,太极拳十要里的松腰胯也就会水到渠成做好。练拳时很多拳友会有膝关节疼痛的现象,如果做到了胯根微内含可以起到保护膝关节的作用。
6、膝窝微内含
膝窝与膝盖是身体阴阳对称的两方面,膝窝微内含后促使小腿更好地得到放松,下肢富有弹性。比如在做弓步时后方腿切记不可蹬直,尤其在做单腿支撑直立和旋转时,切记不可蹬直膝关节。
7、脚心微内含
由于脚时刻承载着全身的运行工作,所以脚心微内含能否做好,对全身整劲的形成起到决定性作用。实腿时脚心微内含,可以起到吸盘的作用,同时脚背拱起承载身体重量。虚腿脚心微内含,可以使下肢彻底放松,气血周流而不息。
练习太极拳如何圆裆
所谓“圆裆”,不是脚尖外摆、两膝外翻将两胯根撑开,不能按字索意追求裆部外形的圆。要理解“圆裆”,首先应该弄清楚为什么要“圆裆”?
“圆裆”的目的
一、是为了身体重心转换圆滑而灵活。太极拳的任何力与劲,均来源于虚实的转换,更确切的说,是在虚实转换过程中腰胯的旋转,重心转换不灵,也就失去了力量的来源。练太极拳讲究“圆活”,其实质就是重心转换既要“圆”,又要“活”,没有“圆裆”的基础,就不可能做到“圆活”。
二、是为了身体能够承受更重更大的外力。太极拳练的是三个力:一是自身的重力能下沉到脚底;二是发力最大化,即所谓的劲整;三是承受外力最大化,身体承受的所有外力都能落到脚上。以“懒扎衣”定式为例,从右手一侧给你一个力,如果裆不圆,这个力就到不了你的左脚,右侧胯不松裆不合,这个力就会到你的右胯,左侧胯不松裆不合,这个力就会到你的后腰。这一点并不神秘,是我们自身人体生理结构所决定的。
要做到“圆裆”,两胯根撑开是对的,但起决定作用的是两腿,确切说是两脚脚尖、两膝的定位和两胯的放松下沉。左右的马步,实腿脚尖要自然朝侧前,膝盖内扣(膝尖在脚尖内侧),实胯要放松下沉,胯合则两肩与实胯上下和交叉自然相合,又称之为“实腿坐胯”。虚脚脚尖也要自然朝前,膝盖要“顶膝如弓”和微微内扣,虚胯也要放松下沉,又称之为“虚腿落胯”,两肩与两胯既会上下相合,又会交叉相合。
弓箭步的“圆裆”则稍有不同,前脚尖要微微内扣,后脚脚尖外摆不能超过45度,两脚之间的横向距离与肩同宽,其它要领与左右马步相同。
检验“圆档”姿势正确与否,一是两脚能否“平实踏地”;二是受力试验:左右步时,一侧的受力能否到另一侧脚下,前后步时,前脚的受力能否到后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在练拳实践中,既可自我检查,又可与拳友相互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