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谈雅叙

创建时间:2016-12-12

怎样认识太极拳之虚实(一):什么是虚实?——太极拳自学教程

发表于 2018-09-15 3797 次查看

        “虚实”是中国古代哲学里的一对重要范畴,是许多自然和社会现象的概括抽象,在中国古代的许多文献中常常出现,尤其是在哲学、医学、军事学等文献中更是频频出现。“虚实”也是太极拳及其它中华武术理论中十分常见的一对重要概念。二十世纪初,杨澄甫先生在《太极拳术十要》一文中说:“太极拳以分虚实为第一要义”,反映了历代太极拳宗师对“虚实”的十分重视程度。

        一、什么是虚实
        ﹙一﹚虚实的普遍性和相对性
        《老子》四十二章记载了中国古人一个重要的哲学观——“万物负阴而抱阳”。即认为万事万物都是由各不相同的阴阳所组成的。也就是说:任何事物都可以抽象为阴阳。而阴阳又不是固定指某一具体的事物,即阴阳是“有名而无形”的,阴阳具有普遍性和相对性。既然万事万物都是阴阳,所以,虚实也是阴阳,且虚实也是“有名而无形”的。中国古哲学对事物的阴阳属性划分是具有相对确定性的。这是因为事物阴阳属性的划分有比对的征兆,即《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说的:“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也。”就是说对事物作阴阳属性划分,可用“水火”来作征兆比对。那么,“虚实”的比对征兆是什么呢?《灵枢•九针十二原》说;“言实与虚,若有若无”,《灵枢•小针解》说“为虚与实,若得若失”,《素问•调经论》说:“有者为实,无者为虚”。这些表述都是说明“虚实”的征兆就是“有无”,即凡是存在着有无(或多少)这类关系的事物都属于“虚实”。所以“虚实”有很广的普遍性。但是,作为“有无”的参照物是具有任意不确定性的,“有无”也可以有不同的参照对象,所以“虚实”也具有相对性。
        “虚实”的参照不同,“虚实”的内涵就大相径庭。比如中医文献中,“虚实”就有多种所指,如一般“实”多指邪盛,但也可指体壮;“虚”多指体弱,但也可指安静没有疾病,如《素问•上古天真论》所说的“恬淡虚无,真气从之”之“虚”就是这样的意思。又比如“避实击虚”是古代兵法中的一个必须遵循的重要法则。如《孙子兵法•虚实篇》说“兵之形避实而击虚”。这虚实的参照是攻击能力。“虚实”在太极拳的经典文献中也是如此,比如“避实击虚”也是太极拳的一个重要法则,“虚实”的参照就是指敌方的抗攻击与攻击能力。然而,这“虚实”也可以将僵滞的背势顶抗作为参照。如杨班侯拳诀《虚实诀》的“虚守实发掌中窍,中实不发艺难精”、《十三字用功诀》的“见实不上得攻手,何日功夫是体全”。这些话中的“实”指的是敌方处于背势不能化解我之攻击并出现僵滞顶抗,而“虚”则是指敌方处于顺势能够灵活引化外来攻击并隐藏着变化攻击的能力,所以遇到这样的“虚”,我不可攻击,以免中了敌方的圈套,而遇到这样的“实”,则应不失时机地进攻。可见“避实而击虚”与“虚守实发”中“虚实”的参照是不同的,虚实的概念也是不同的。
        虚实的相对性还表现于比较性,有句成语“非进则退” 就反映了这种比较性,即在前进中停了下来,虽未后退,但与正在前进的别人相比较,就形成后退了。中医学中的“阴虚则热,阳虚则寒”就反映了这种比较性,其大意是阴阳中的阳虽未增加,但因阴减少,阳就比阴多了,这就如同阳增加了一样,所以就表现为热了;另一种情况,阴虽未增加,但因阳减少,阴就比阳多了,这就如同阴增加了一样,所以就表现为寒了。即使如温度,有冷与热衡量的绝对标准,然而在某些情况下也是有相对比较性的。如春天摄氏18度气温,不冷不热,温暖而又爽适十分宜人,到了暑热天,气温高达摄氏35度以上,将室内空调温度调到摄氏18度,有人就感到太冷了;而到了寒冬天,气温低到摄氏零下几度,将室内空调温度调到摄氏18度,又有人感到太热了。为什么同样的摄氏18度,暑天感到冷?冬天感到热?这是因为参照不同,暑热天,室内的18度同室外的35以上气温比较和人的衣着等因,人就感到18度冷了,而寒冬天,同样的原因,人就感到18度热了。寒热也是“虚实”的一种表现,所以,“摄氏18度”在不同的环境中,由于参照不同,既可被认为是“虚”,也可被认为是“实”。根据虚实的比较相对性,同一方向位置不同的两手也是属于“虚实”的。《内经》中《素问•天元纪大论》等文多次提到:“左右者,阴阳之道路也。”《素问•方盛衰论》指出“阳从左,阴从右”,即左右也是阴阳,也可是一对虚实。
        阴阳的普遍性和相对性可表现于阴阳的无限可分性,虚实这对阳阳也是如此,即虚中有实,实中有虚,有不少人对“虚中有实,实中有虚”这个概念的理解比较含糊。以两脚分虚实为例,是否承担体重是常用的一个重要参照,以此为参照,那就是承担体重脚为“实”、不承担体重脚为“虚”;承担体重多的脚为“实”、承担体重少的脚为“虚”。于是有人认为实脚少承担些体重是实中有虚,虚脚也承担些体重为虚中有实,其实这是属于虚实不清。因为这种“虚中有实”和“实中有虚”指的是虚中有虚性的实和实中有实性的虚,就象世界上有东方国家和西方国家,东方国家和西方国家中各有东方省和西方省,东方省和西方省中又各有东方市和西方市一样;对于人而言,两个人分虚实,这就如同国家级的虚实,武术多要求人上虚下实,这是国家里面省级的虚实,这上虚中的两手又分虚实,下实中的两脚也分虚实,这是省里面市级的虚实,这虚的手和脚、实的手和脚又分虚实,这是市里面县级的虚实;虚中有实和实中有虚不是东方省里面有西方省、西方省里面有东方省,而是东方省里面有西方市,西方省里面有东方市。比如,太极拳要求体重几乎始终是完全由一只脚承担的,由此始终保持随遇平衡,以承担体重为参照,这只脚为实脚,但这只实脚并不是全部位均等地承担体重,体重也不是总是着落在脚心,而是身体重心着落点在脚底部位有多种运动轨迹的变化,金仁霖先生编辑的《柔克斋太极传心录》中记载了叶大密先生称其为“足下联环圈”,牛春明先生的再传弟子杭州洪雪珍女土多年来也一直十分强调这脚下重心着落点的转移,这才是实脚之中有虚实。虚脚虽不承担体重,但在离地移动中根据武术需要,其劲力有变化,这是虚脚之中有虚实的一种情况。两手不承担体重,就此而言对于脚始终为“虚”,但全身传递性劲力常通过手臂透发,所以又是虚中有实……所以,虚实是抽象概念,它没有具体固定所指,虚中之实或实中之虚,其虚和实可能是同一参照的内涵,如上述实脚中之虚,也可能是不同参照的不同内涵,如上述虚脚中之实;此外,脚的虚实还有形态实质之虚实,比如不少前辈都指出倒撵猴式后退中必有前脚蹬撑,从外形看,前脚为虚脚,而实际上,外形虚的前脚向前蹬撑时承担了体重,是实脚;而此时外形上承担体重的为实脚的后脚还可提起后撤,所以实际上是虚脚;这也是一种常见的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情况。
        有不少人在太极拳理论分析中仅仅把虚实理解为力的大小,这是很片面、机械和狭窄的。因为根据虚实参照的可任意性,力不仅可按大小分虚实,还可按方向或不同位置的作用点分虚实,当然,这其中还有武术作用的参照因素。比如野马分鬃拳式,两手分开朝向不同形成了争力对撑从而有利于发力和稳定,这就形成了虚实分明,如果没有这样的武术效果就不是虚实分明。有人认为野马分鬃拳式的两手分虚实就是必须“一手有力、另一手无力”,这种认识是很错误的。太极拳有的情况下的确有一手有力,另一手无力的情况,比如四正推手有的捋,被对方双手所推按的手臂无论关节和肌肉都反映为十分柔软,使得对方没有力可以落实,然而另一手臂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其有的关节是不能被作用动的,以此可以造成对方背势,如果发劲捋时,劲力作用对方的主要也是这条手臂。而野马分鬃拳式两手是必需都有劲力的,故而杨班侯拳诀《十八在诀》说:“挒在两肱”。现代太极拳界还有人称这种情况为“一为打击手、一为指导手”。如果将野马分鬃拳式两手分虚实理解为“一手有力、另一手无力”,不仅不能有效攻击对方,连站立平衡也是困难的。但野马分鬃拳式两手也是分虚实的,这个虚实就反映为两手劲力方向呈扇形的不同。还很多人将两手同时前按的分虚实也理解为是“用力一手大一手小”,不然就是虚实不分的“双重”,这种认识同样是错误的。因为两手前按作用于对方身体之左右,用力如有大小,其合力作用点必定偏离对方的中轴,对方就容易化解,自己还有可能反遭对方所制,所以两手同时前按用力一手大一手小反而是不符合武术要求的虚实不分,而两手用力均等,合力作用线通过对方中轴即重心线,对方不易化解,前按两手一左一右,符合拳经“有左即有右”的虚实分明法则,怎么可说是虚实不分的“双重”呢? 
        人体中时时处处都客观存在着各种虚实,就是拳经所说的“一处自有一处虚实,处处总此一虚实”,而太极拳长处之一就是“虚实宜分清楚”,并且是“周身节节贯串,无令丝毫间断耳。”此语中的“贯串”参见《汉语大词典》应是融会贯通、贯彻体现、熟练掌握之意,因此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全身上下无论何部位、何时,潜意识都要有虚实分明的反应。

        (二)虚实的真假性
        虚实具有真假性,包括真虚假实和真实假虚等。比如中医学里,有一种“阳明腑实证”,表现为精神沉默、四肢不温、脉沉等一派虚证之象,其实这是所谓的“假虚真实之证”。因为在此证中另有大便秘结、胸腹灼热、腹胀、声高气粗的症候。明代大医家张景岳在《景岳全书》中称其为“大实之病,反见羸状”。又有一种“假实真虚之证”,有大便秘结、腹痛、口鼻燥热、舌苔黄、脉数等一派实证之象,但又有腹喜轻按、脉乏力、不思饮水等症候。张景岳在《景岳全书》中称其为“至虚之病,反见盛候”。万事万物都有虚实真假的情况,太极拳中也有这种情况,如前所说的“虚守实发”中的虚实,对于攻击能力来说,这个“虚”是“假虚真实”,这个“实”是“假实真虚”。杨班侯拳诀《五字经诀》中有一句话:“闪赚无全空”,“空”即“无”,即没有攻击目的等,也即“虚”;“闪赚”是一种主要目的在于欺骗、迷惑敌方、使敌方误以为我对其进攻或我暴露了破绽,从而引诱敌方作出错误动作反应的虚晃战术招法。“闪赚无全空”其意就是假招后有真招,或假招可变真招。而“闪赚”就是武术中典型的“假实真虚”,被广泛应用于武术中(民间有不少武术书籍将其别写为“闪战”或“闪展”,以致内涵也改变了),上文所说的倒撵猴式中向前蹬撑时成虚脚的前脚,也是一种假虚真实的例子。

        (三)虚实的阴阳性
           “虚实”的阴阳归属具有相对不确定性。比如以寒热为例,寒为阴,热为阳,这是确定的。而对寒热作虚实归属,如以寒为参照,则寒为实,热为虚,即实为阴,虚为阳;如以热为参照,则寒为虚,热为实,即实为阳,虚为阴。中医很多论析都以热为参照,如《素问••疟论》说:“今热为有余,寒为不足”,《素问•针解》说:“言实与虚,寒热气多少也”。所以中医常将寒证称为虚证,将热证称为实证;但中医有的论析也有以寒为参照的,所以中医又将寒邪亢盛之病称为寒实证,将寒邪并不亢盛的病称为虚寒证。如再以功能与物质、气与血而言,功能为阳、物质为阴,气为阳、血为阴;古人大多以形为参照作虚实划分,功能和气为无形因而为虚,物质和血为有形因而为实;即在这两个例子中虚为阳、实为阴。而以刚和柔而言,刚为阳、柔为阴,古人大多以力大表示刚,力小表示柔,用虚实表示,则刚为实、柔为虚,即虚为阴、实为阳。可见,虚实的参照不同,“虚”既可以为阴,也可以为阳;“实”也是既可以为阴,也可以为阳的。现代太极拳界有人将“虚”绝对归属于阴,将“实”绝对归属于阳,将虚实与阴阳作固定的搭配,这种认识显然是错误的。现代太极拳界又有人在太极拳理论分析中用阴阳取代虚实而将实掌绝对地定为是“阳掌”、将虚掌绝对地定为是“阴掌”那就更是错误的。在中国武术界中,古人大多习惯以掌心为参照,将掌心向上向外的称为“阳掌”,将掌心向下的称为“阴掌”;但也有人习惯将手背向上向外的称为“阳掌”,将掌心向上向外的称为“阴掌”, 这是因为手背为人体的阳面,掌心为人体的阴面,这些称谓中的“阴”和“阳”只是为了说明形态而已,各人往往有不同的表述习惯。古文献中,“阳”既可指有力之刚,又可指轻浮之柔,而“阴”也既可指无力之柔,又可指有难以牵动之沉重,而实掌、虚掌既可表示一手力大一手力小,也可表示用力方向相反、运动轨迹相反等,无论用力的或不用力的都既可以掌心向外也可掌心向内,即既可是传统所说的阴掌或阳掌,所以用“阳掌”代“实掌”、用“阴掌”代“虚掌”是很含混而容易引起武术分析的语言混乱的,因而是不适宜的。

        综上所述,“虚实”就是这样的概念:它的本质是阴阳,但又与阴阳没有固定的归属关系,它具有普遍性和相对性,它的本义是有无或多少,参照不同,虚实无论形式还是内涵与阴阳属性也可能不同,所以不应简单地、不顾参照地凭臆想划分确定虚实。在太极拳理论中,虚实有很多形式,如强弱、刚柔、攻化、发蓄、顺背、僵活、顶随、承重不承重、重浮、沉轻、动静、进退、来去、前后、左右、增减、大小、多少、有无、真假等等,这些虚实中,何为虚何为实,除了少数如有无、多少等有确定的虚实属性外,多数随参照的不同而虚实属性不同。

发表回复
你还没有登录,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