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谈雅叙

创建时间:2016-12-12

“起势”的练法与用法——太极拳教学

发表于 2018-09-14 3717 次查看

        我的恩师林墨根先生说:“不要小看‘起式’动作简单,其要领贯穿于整套拳架的松柔与松沉之中。” 他老人家还在《太极》杂志发表了《欲精深功夫须熟练起式》的好文章呢!林师在该文谈到“起式”说:“太极第一式不可轻视,太极第一式不可一日不练。”“起式”亦有部分拳师称为“起势”,杨氏太极拳名家李雅轩先生在《杨氏太极拳诠真》书中是“起势”的叫法,如从字义内涵考究,“式”和“势”的实质有所差别,我认为“起势”的称谓较为准确一点。“松柔”与“松沉”的功夫是练习太极拳的入门功夫,练到位的“起势”,对行拳走架而言,“松柔”、“松沉”加上“虚实变换”、“上下相随”、“内外相合”在“起势”中出来了,这样有利于打拳开好局。

        有位老练家喻“起势”乃太极拳架之母,确实言之有理。有些拳师这样说:“起势难。”说难不是说动作的姿势难,而是说起势没有动力源,因为太极拳的动,不能是自己的动,也就是说不能是配合的动。因为在“起势”之前没有动力源,此时手臂、胳膊是抬不起来的,抬起来了就是人为的乱动,应该是用松沉至脚底的地面反座弹力和腰力启动多少就动多少,少动一点是不到头,多动一点就是过,就是妄动。太极拳要求“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由脚而腿而腰,总须完整一气,向前退后,乃得机得势,有不得机得处,身便散乱,其病必于腰腿求之,上下前后左右皆然。”欲在手上有内劲要从腰腿脚下求,一点有劲全身求。即所谓求周身一家的“整体劲”。如具有整体劲,在起势中就能体悟到。下面以杨氏太极拳115式大架为例介绍“起势”的练法:

        一、初始姿势是虚领顶劲、松腰塌胯、松肩垂手的拳架第1式“预备势”,头颈竖直松开上领,下颌略向后收,两眼向前平视,两手分别置于大腿外侧,中指贴着风市穴,脚底承重七成在脚跟、三成在脚掌。

        二、“起势”两臂未举之前,在犹如温暖水流意念的带领下,缓慢从上往下松沉,温水流至哪里,就放松到身体哪个部位。依次顺序是:松头顶、松脸部、松颈部、松双肩、松胸膛、松腰背、松腹部、松腹股沟、松臀部、松大腿、松膝部、松小腿、松踝关节、松脚背、松脚跟、松涌泉穴、松脚趾。比如:意念温水流至脸部,脸部就放松,开心微笑有利于放松哦!随着松开的身势下沉,腿膝脚处亦相应微曲(老练家亦称圆膝),松沉至脚底就身势立稳了,脚底承重还是七成在脚跟、三成在脚掌。站过“开立步桩”的太极拳爱好者知道,此时的“起势”有如 “开立步桩” 沉顶对拔劲行功的一组动作,这是“起势”和 “开立步桩”合一的体现之一。

        三、虚心实腹、松肩垂肘、松腰塌胯的沉至脚底之后,大脚趾和二脚趾恰到好处的稍微抓地,提肛收腹吸气(提肛收腹是内收,是收到命门穴上,不是收到胸肺部位)。 太极拳初学者可以跨过这步暂不用练 ,因为用呼吸配合动作不当有可能带来不安舒,宜自然过渡到拳势的上下相随和内外相合。在此顺便说一下提肛的练法:提肛是太极拳的固精还原练法,有利于保健养生,因为肛门附近有三条较为重要的经脉,就是主管人一身之气的督脉、主管人一身之血的任脉、主管人一身之性的冲脉。收腹吸气和提肛结合起来,有利于腹式呼吸在练功习拳中的内外相合。但对于太极拳初学者而言,不宜过早学练提肛。何谓提肛?就是会阴穴稍微上提的练法。倘若松得不够好又意识引导过重,就有可能造成胯裆的紧张,肛门微收如果练成使劲收紧肛门,就有可能气往上冲,容易造成腹胸不适,影响了行拳走架。由于初学者的松功尚浅,先练吊裆为好,待有吊裆基础之后再练提肛。能松腰胯了,裆劲也有了,那时需要提肛用点意识导引就行了。何谓吊裆?有位太极拳明师说:“吊裆后犹如井中打水,上面提起绳子,下面水桶即被吊起。要求胯根松开,臀部自然顺溜,既不前挺,也不后突,裆部松垂,腰肌宽舒,尤如悬吊一般。” 初学者由于屈膝蹲腿,较易犯弯腰突臀的拳病,如能做到吊裆,臀部恰到好处的前送,尾闾骨翘前托起小腹,有开胯圆裆之势,自然就会没有弯腰突臀的拳病了。

        四、通过松腰和胯根恰到好处的往后松来转换脚底吃劲点,脚底承重改为四成在脚跟、六成在脚掌,这是“起势”内在虚实变换的环节。松腰塌胯、开胯挺膝、松肩滚臂(注意放松腋窝,如腋窝不松,肩则难松。)的从脚底顺着地面反座弹力和腰脊往上松去的劲力缓慢撑起身体,同时带动两手均匀的向上抬起(手心向下),是一个两臂掤挑之势,两手之距稍宽于肩。两手向上抬起时要意念胳膊用劲,练到位时有手臂较为沉重的感觉,同时手指松开朝前伸、腰背向后松。身势撑起时要意念脚底、小腿、大腿、臀部、腰背、颈后、脑后节节贯穿的往上松去。手随势而起,膝盖伸直时,双臂的抬起也举至合适的高度了,就是两手之高平肩或稍高于肩。动作协调了,就能体悟到“上下相随”的技术内涵。

        五、松腰、含胸拔背的带动两手小臂环状收回,注意放松肘关节。如果未能松开肘关节,含胸拔背之势是不能带动两手小臂环状收回的。同时通过松腰和胯根恰到好处的往前松来转换脚底吃劲点,脚底承重改为七成在脚跟、三成在脚掌,这也是“起势”内在虚实变换的环节。

        六、沉肩坠肘带动两手往外分开,略宽于肩,手掌心好象降落伞那样准备随风吹落下来。在犹如温暖水流意念的带领下,缓慢从上往下松沉,温水流至哪里,就放松到身体哪个部位。依次顺序是:松头顶、松脸部、松颈部、松双肩、松胸膛、松腰背、松腹部、松腹股沟、松臀部、松大腿、松膝部、松小腿、松踝关节、松脚背、松脚跟、松涌泉穴、松脚趾。比如:意念温水流至膝部,膝部就放松,吃劲处放在膝后膝腘(俗称膝窝)处才能使膝盖前面松开哦!这是杨家太极拳劲走阴面的练法。随着松开的身势下沉,腰胯往下松沉多少,膝就相应圆弯多少,松沉至脚底就身势立稳了,此时“起势”的脚底承重还是在七成在脚跟、三成在脚掌。手随着身体的松沉之势而落下,身势下沉一点,松开肩关节随沉势下落一点;身势又下沉一点,松开肘关节又随沉势下落一点;身势又再下沉一点,松开腕关节再下落一点;直至身势松沉到脚底,胳膊至手指也随沉势松尽落尽,最后意念中指点到地面(这样使垂手的节节贯串放松更为到位),上下肢放松到位了。命门穴要尽量饱满,意气自天入地,从百会穴到涌泉穴上下一气贯通。值得注意的是,掌指不宜跑气,练拳行功之气,意念固在手掌劳宫穴(如何固法宜言传身教)较好,两手有气贯十指的感觉才对。两手分别往外在胯骨前面松落下来,接着松肩带动两手分别置于大腿外侧,中指轻轻贴着风市穴。

        在以上练法里值得着重点体悟的是带动手肢的源动力(沉到地面的反座弹力和松腰、松肩、松胸的劲力)和意念身体松开的部位。两手向上抬起的源动力是地面反座力和胯腰脊的劲力,可以意想手臂、手掌浮在涨潮的海水,月球吸引力作用之下的潮力使手臂、手掌向上抬起。两手小臂环状收回的源动力是含胸拔背,两手下落的源动力是身势下沉,可以意想手掌浮在退潮的海水,月球吸引力作用之下的潮力使手臂、手掌下落。两手往外分开的源动力是沉肩坠肘。从上往下松沉时和从下往上撑起时都要意念放松身体的有关部位放松用劲。

        可能有人会问:一个简单的“起势”干嘛练得那么“复杂”?依据练拳实践得知:拳势越练越细就越能高度协调身体,有利于老练家所说的形成“周身一家”。如果练到熟能生巧,就会变得简单了,正是:一举手,一投足,皆是太极。太极拳名师马虹说:“功夫源于细节的积累”,所言不虚。

        为了提高练习“起势”的兴趣与验证体悟的质量,不妨按以下所述去增加一点感性认识:叫拳友在当自己做起势初双手垂下之时,他张开左右手之拇指与食指,分别用其虎处口处按住自己左右手小臂的下部或上部(按下部比上部受力大,视功力深浅而定),用拙力往自己身后逐渐加大。自己用掤劲接住对方来力后,按“起势”练法和要领松沉至脚底,同时身手合一的两臂往上缓慢抬起,当升至一定高度时,由脚而起的手臂掤劲自然使对方站立不稳或向后跌出。若自己被对方按后双手之臂举不起,则说明自己上未松至劳宫穴,下未松到脚底,所以未有内劲来自脚底上传的体悟,需要细心思悟松沉和意气贯穿合成整劲的拳理拳法。据我观察,有些太极拳爱好者把以上体验“起势”劲道之一的动作当成技击用法来对练,这是踏入不符合技击实际情况的误区。

        杨氏太极拳的“起势”在实战中是怎样的用法?陈龙骧、李敏弟编著的《李雅轩杨氏太极拳架精解》书中说出师爷雅轩公对“起势”用法的传授:“起势以安静心神,养其虚灵之气,以备对方不测之来手,周身各部都可相机而动,切勿轻视之。”上海的杨氏太极拳名家田兆麟先生谈到“起势”的用法时说:“两臂含有掤意,双手含有按意,肩能靠,胯能击。”杭州的杨氏太极拳名家牛春明先生谈到“起势”的用法时说:“预备动作,灵活运用。两臂上提是掤劲,即用掤劲接住(粘住)以待势反击,下落是采劲,采敌来力,化力借用,有四两拨千斤之用。”

        北京的杨氏太极拳名家崔毅士先生谈到“起势”的用法时说:
        (1)、方双手死握我双腕下压,我顺势向下沉肩,缷对方之力。趁着对方回抽瞬间,我力发于肢,提髋紧腰,双臂向前提起送出,破坏对方重心,使之向后倾倒。
        (2)、再如对方双掌向我迎面扑来,或如对方双掌抓我双肩,我以双肩虎口向上接应对方双肘或双臂下侧,将对方向后掀起,随之用双掌攻击对方胸部。
        (3)、对方正手或反手握我双腕,我松腰沉髋,沉肩垂肘,以挑掌动作结合弧形路线,赂内引进化解;使之身体重心前倾,脚跟拔起,力量落空。
        (4)、结合上势动作,我虽已破坏对方重心,但未解脱,此时,我即刻向下、向两侧分掌,使对方处于被动局面,在对方想撤手变化之时,我随之放长击远,双掌向对方胸部推按,以脚、脚、腰之力将对方推出。
        (5)、我双手进攻对方胸部,对方处于被动局面,对方由内外分拨我双掌时,我即时松肩肘,双手拿住对方双腕,迅速下落使之身体重心前倾,趁对方身体前倾时,起腿以膝关节顶撞对方。”

        太极拳的招式用法,起码要有“起势”的“松柔”、“松沉”、“虚实变化”、“上下相随”、“内外相合”的入门功夫才能运用较好,再有重要的是言传身教用法要领,比如怎样接劲卸力、传劲还力等等。如果是单有招式而无术功的动作,那不是真太极的东西。

发表回复
你还没有登录,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