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说拳术

创建时间:2016-06-25

传统太极拳的这些练法和原理,你知道吗?

发表于 2017-07-24 6080 次查看

        传统太极拳和现代太极操是截然不同的。他的习练原理和方法都保持着早期太极拳的独有特色。这包括它在练法和用法的要求上。传统太极拳的练法和用法都是首先建立在符合“太极拳论”的道理基础上的。是始终围绕着老谱老论将太极拳的练与用紧密的结合在一起的。拳,怎么练就怎么使,怎么使就得怎么练。因此,传统太极拳的习练包括了原理和方法(练法和用法)两个缺一不可的内容。

        传统太极拳的习练就是修心与练身。所以,传统太极拳是修炼心身合一之术。武禹襄在“太极拳论要解”中说的好:“先在心,后在身”;“身虽动,心贵静”。只有心身合一方能调节周身内外,才能达到我们想要的预期效果和必然会有其结果。如果从更为具体的方面来说,传统太极拳是养生与技击并存的。其养就犹如养兵千日,其击就犹如用兵一时。养兵在于操练与养护相结合。这样既使其得到锻炼,又不会使其受到伤害。这才能形成一支打击力和服从性极高的作战部队。

        所以,传统太极拳应该是通过心身的有效结合,进而练养出周身协调一整的整体劲,而这种整体劲的运用还要建立在对阴阳转换的掌握尺度上。这种阴阳的范畴体现在进退,缓急,虚实,化发,松紧,刚柔等等方面。也就是古拳谱中所说的:“一处自有一处虚实(每一处都能划分出阴和阳的属性来),处处总此一虚实(无论有多少阴阳的形式存在,却都出不去阴阳的机理)。”从这层道理上就可以界定我们练拳的方向和性质,以及用什么方法来实现这种道理向实际的转化。

        前面我们用部队来比喻形容人的一身上下,前后,左右,内外。而一支部队是由不同的部门和形形色色的士兵组成的。要想让他们很好的执行命令,就要从遵守统一规定的方法入手。这个方法就是松!紧是消耗,其消耗的是肌肉的能量,精神的力量。而松是蓄养周身的能量,含养精神的力量。松并不仅仅是放松那么简单。松分为主动的松和被动的松。主动的松就是首先精神意识不能紧张,要内敛舒逸。精神如此,则神经得以自然松弛,肌肉就会相应得到放松。于此同时还要做到身法八要。即,提顶、吊裆,松肩、沉肘,裹裆、护肫,含胸、拨背。

        身法八要是建立在松的基础上所形成的人体八个部位的协同变化。如果没有松的前提,同样的做法就失去了意义。这也可以说是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很多人在努力向松去做的过程中,却没有考虑到身法八要的重要性,所以就拳势零散。也形成不了练出整劲的条件。整劲形成的条件还需要做到“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的节节贯穿,一气呵成的效果才行。而欲做到这种地步,就要在用意不用力和周身不挂力上下一番功夫。有人或者会提出疑问——不用力怎么运动?

        的确!太极拳运动是基于人体运动为平台的。人体运动是不同的肌肉群在神经系统的控制下完成各种行为的。所以,太极拳运动不是玄虚的,不是靠意念想象完成的。而是先有意识,同时配以行为。正如我们吃东西,走路。你是先有了一个既定的目标,然后你用非常合适的力度去接近目标,完成想法的落实。而不是你用抬重物的力量去夹菜,或者用负重的力气去走路。因此,用意不用力的内涵就是在意识的指引下不用拙力—多余的力气,笨重的力气就是拙力,只用正正好好的力量去完成每一个拳式。这里面的窍门得会借地力。而周身不挂力指的是在同样撇除拙力的同时,还要做到任何关节都不能做为力点存在。如果有关节做为力点,脚下的根劲就会到此而被截住传不出去。而在盘手(推手)当中练习的就是彼此找对方的力点。摸清对方力点的瞬间要以其力点为打击的依据。这就是打实不打虚的原理所在。因此,我们就是要通过练习,使得周身关节不养成挂力的弊病。如果在走动中出现了力点,要及时用腰腿走化。用各处关节都有转动折叠的生理本能去相应的旋转配合。周身关节在松开的基础上的折叠圆活,就是大松大软的所在。而不是在力点上去一争短长。所以,传统太极拳的习练是一定要遵循用意不用力,周身不挂力的练习要求的。而这样的要求又是必须通过松来实现的。

        明白上面这些要点的道理所在,练拳的时候就要有形,有意,有松。三个条件哪个做不到都实现不了练出真正太极功夫的目标效果。除此之外还要掌握“劲起于脚”的练法。老谱中总结的多好,“松则沉(下沉之意,不是沉重),沉则轻(有根之动为轻,无根之动为浮),轻则灵,灵则动,动则变,变则化—灵活圆转。轻灵活泼的周身顺整的动静开合是求得懂劲的关键。”所以,松的一个目的是为了将后天形成的蛮横之力气向下沉降。能将周身之力量松沉下降到脚上,则动静开合方能有根,发人才能充分的借助人体的重量通过对集中在脚上给予大地之后的反作用力实现打击的效果。这是很深邃,很细腻,很特别的一种技击原理。这种原理的实现无松不得以成!

        而在练习的时候为了实现这种效果,就要做到松,柔,软,慢,稳,静,圆,匀。要充分的将骨做为支持,肉尽量放松的“骨肉分离”才行。这样肌肉是松的,骨头是紧的,你就练对了。同时,我们的上身才借此而不会为了维持平衡,稳定去应用多余的气力。才能真正实现向下松垂的目的。才能使得我们在遵循不许双重的要求下,下盘的实腿承重既稳又松,虚腿的拿脚迈步既轻又灵。如此才能在技击当中两腿不断的彼此虚实轮转,以配合腰为中轴圆转化力的效果。若不能练出脚底阴阳变的大虚大实的单轻单重的下盘功夫,只是通过腰轴转动绝对是不行的。

        除了上面的理法,为了学以致用。平时练拳还必须做到上下相随,内外合一。老谱中说:“一动无有不动,一静无有不静。”指的就是上下的手脚而言。只有做到了手到脚到,脚到手到的协调顺应,才能实现“上下相随人难进”的效果。否则,就成了老谱所说:“手到脚不到,打人不为妙。”因此,练拳盘架之时要心有所动,形即随动,周身如百千万个大小齿轮互相咬合着齐齐而动;心有所静,形即随静,周身如百千万个大小齿轮互相咬合着齐齐而静。这种百骸从君之命的练法要求,经过长久的演练自然会渐渐养成上下相随,周身协调的柔顺之功。是培养内劲生成的条件之一。这种动、静、动、静的阴阳换转的练拳就如长江大海一般绵绵不绝,使人乐在其中。

        而内外相合一则是指外形与呼吸的配合原理。太极拳法主张自然,不尚刻意。因此,这种形和息的配合只要明白息随形而动即可。如,形是内收蓄养之式,则必是随之吸气以做呼应。形是外发放远之式,则必是随之呼气以做配合。若走架盘拳当中体现不出这种机理,做不到这种形息合一,那么化发的质量必然是大打折扣。二则是指外形与内意的契合所在。因练拳之外形必是来自于内意。否则就犹如没有思想的行尸走肉。所以,就要做到内有意,外有情,此情表现在于形。这样的形意合一才使盘拳走架富有生命力。才能体现出传统太极拳的内在美。所以,始始终终都是意,时时刻刻都要松。内意的紧和外形的松的协调统一充分的体现了传统太极拳负阴抱阳的平衡性的所在。

        练习方法只有通过以上的这些道理实践才能事半功倍。传统太极拳的技击技术唯有建立在正确合理的练法上,出来的功夫才能学以致用的发挥出独具特色的技击效果。传统太极拳讲“太极步步都是桩。一式一个桩。”它在每一个式子都要做到以上要求的同时,再将之串联起来。通过细腻的衔接而锻炼内劲的不同变化。劲如钢,架子如炼钢的模具。久之而让劲既整且灵。这是传统太极拳能通过盘拳走架而出功夫的原因所在。而松软轻慢的走动架子练的是周身关节如九曲珠一样的贯穿灵活。是不断的磨棱去角,以期达到圆活顺遂的效应。

        形体的顺遂周整又能够让意的指挥无往不利,意的见机行事又能在形上很好的得以舒张。这就是老谱里说的:“以心行气,务令沉着。乃能收敛入骨;以气运身,务令顺遂。乃能便利从心。”这种形和意的高度配合,自然而然给予内里的气血以足够的生发壮养的空间。这种内气又会因为传统太极拳松,柔,软慢,稳,静,圆,匀的性质特点而与肌体的内部很好的契合。从而潜移默化的改造内部,强大习练者的精气神。所以,武禹襄在老谱中说的好:“气以直养而无害。”指的就是并不需要单独的练气。只是通过形和意的高度和谐统一,那么自然就能够很直接的壮养我们的内气。这种内气的性质是完全基于形和意在配合当中随时注意做到无过不及的规矩,或者渐渐向着无过不及的目标靠近而随之生发形成的一种中和之气。

        所以,在我看来,以我的实践体会,传统太极拳的盘拳走架实在有其高深奥妙的独到之处。而在传统太极拳的训练体系当中,大架子,老架子的重要性是有其存在的必要与合理性的。其内涵就在于利用意为主导,形为主要,松为主旨的脉络大开大合,舒展大方。这样就能把人的关节充分的活动开,就能起到拉抻关节周围韧带的作用。如此,既锻炼了关节的灵活性,又强化了关节周围的筋膜弹性。这样才能实现周身关节转动幅度和强度的提高。形体的开展会把后天拘谨的力道彻底打碎揉匀,然后再渐渐大中有小的收拢,通过内里出来的内劲根据每一个式子的作用,机理而让方大的架子里富有团圆活泼之趣。此乃“由开展而渐紧凑”的道理和程序也。不可逾越!

        老谱中说:“入门引路须口授”。可见老师的重要性!在传统太极拳教与学的过程当中,学生一定要对老师尊敬,这样才能对老师所说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字牢记在心,反复进行揣摩推敲。学生一定要追随老师恒久,不断的在学练当中根据进展由老师给适时的捏架子。架子若是走样,就出不来真正的纯粹太极功夫。定型是个非常非常重要的事情。非有明师,常伴师侧不可!平日练拳还要尽量找一僻静之处,以求神清,意宁,气和。对待功夫的进步助益非浅。再有就是如《入药镜》中所说:“一日内,十二时。意所到,皆可为。”我们平时专门练拳的时间毕竟有限。更多的时间都是在做着其它的事情。且练拳以时间,数量适度为好。过则易损!所以,我们可以在更多的时候于行、立、坐、卧之间随时随地的进行拳术当中所要求的各种要领事项的遵循。这种别人看不出来,自己心中明白的练功状态。经久习惯之后也是对练拳长功有着事半功倍的作用的。

发表回复
你还没有登录,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