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说拳术

创建时间:2016-06-25

洪均生:练太极拳的肩、肘、手及腕、指部的基本规律

发表于 2017-05-22 6232 次查看

肩、肘、手及腕、指部

       这些关节最为灵活,上、下、前、后、左、右全能活动,可以随势的需要而配合眼、身、步法以照顾全身,并且当两人对抗时,手臂系首先接触对方的部位,在太极拳十三式中,手法就化了八种方法,实际上每种手法还各有其不同的变化。总起来讲,可分三节。即肩为根节,肘为中节,手为梢节。过细的分解,亦可以腕为根节,掌为中节,指为梢节。兹介绍其基本规律如下:

要松开,是臂部如同绳挂在肩上一样。这样做,不但臂、手灵活,而当手臂受到外力牵动或压迫时,不致影响到身体的重心平衡。

肘,肘应随着肩的放松而经常下沉,臂部的伸缩都应从松肩沉肘的运动形式中变换方向,才能使全身的力量适当的到达手部,以因敌变化。这种要求并不是太极拳运动中的特殊规律,而是我们在劳动时的一般规律,例如我们拿一个物件,分量轻的,臂部可以略伸,分量越重,则肘部越向下沉,而臂部向里收缩,甚至使肘部贴近两肋。即在不用多大力气时,如写字执笔,骑自行车拿把,同样是松肩沉肘的形状,才能得劲。但当手部加大里缠发劲时,肘部偶然随之从外侧上转,如同一根绳子作螺旋缠绕时,螺旋的线路,可能从下旋转向上,再斜转向前向下。这是手法中的变格,只要肩部加松,手不发劲,身、步随手旋转,仍可不失其松灵之劲。总之,任何变化,只要全身按照螺旋缠丝的规律来配合着上下相随的运动,就不会发生丢劲或顶劲,而保持其轻灵沉着。

手:手是在推手对练中手下接触对方。尽管臂部松软,手部则应保持一定的力量,不可丢劲,但也不是顶劲。在上盘来讲,从肩到手如同一个旧式的秤杆,顶劲如同提的绳子,而手则等于秤砣。手部的旋转变化,等于在称物时,因物的轻重而拨动秤砣,以求平衡。陈式拳论说“拳者,权也”权就是,没有秤砣,这个就等于废物了。在力学方面讲,从顶劲到裆劲,特别是顶劲是支点,手部是力点,对方加来的力是重点,是先求平衡,然后随来势,加大、减少其力量,使重点的力量挑上去,或滑下来。这就是借劲(滑下来),截劲(挑上去)的方法,滑下来是“引进落空”,挑上去是“合即出”的作用。

手部的形状,可分三种:

一、掌:掌要五指自然伸开,还要自然合拢(特别是大指不可张着),掌部发劲经常是偏重对方的外侧。

二、拳:拳要握紧,但不用拙力。握拳的方法,应从小指开始,依次贴于掌心,成螺旋形,大指斜扣于中指之上(指尖正压住中指的中节上端),拳部发劲,外缠以中指的根节,里缠则以中指的中节为箭头。

三、勾手:五指撮住,大指合在食指小指的上方,如以手指捏取东西之状,勾先应斜向里下方,不可正面向下,更不可折腕。当撮合五指时,它是从小指开始向里旋转,不是直着撮合,指部的中节要鼓起来,圆如鸡头。它的作用,一是防人折捏手指,二是用其尖端,做攻击对方穴位的工具。

腕:腕是手的根节。要挺拔有力,更要旋转灵活,这是在松肩沉肘的运动或带动下,以旋转变化手的方向和手型的关键。并且有秤砣的作用,不挺住则丢劲,不灵活则顶劲。应当十分注意。

指:手指的变化最为灵活,它是领着臂部因势变化的先锋。内劲要经常保持在中指肚上,外缠是,小指领先,大指为辅,围绕着中指,手向上翻转;里缠时,大指领先,小指为辅,围绕着中指,手心向下翻转(这是讲手转半圆的形状。如手部转一整圈,则外缠的手心可由向上而翻转向下,里缠的手可由向下而翻转向上)。在掌法的变转中,手指总是像拧螺丝似的,反复转动,所以五指虽然都动,却要依次而动。同时动转,反而无力。

发表回复
你还没有登录,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