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拙劲
一般所说的力,是指普通人的常力,如人们走路和提拿重物等,都表现出一种力量,这是一种局部的、散乱而不集中的平常之力。这种常力如果不经过一番艰苦而系统的技击训练,要应付对敌实战,则一般表现为僵力、蛮力、呆力,拳家们把这统称为“拙劲”。
拙劲的表现:僵力、蛮力、呆力
僵力是在动作处于泛化阶段时,主动肌和对抗肌同时收缩产生的合力。这种力使关节僵紧、肌肉僵硬、动作不准确;
蛮力是不按照动作的用力法则,而一味用力所表现的猛力。它使动作不顺达,易断滞而不连贯;
呆力是不能因对方劲路的变化而变化的直通子力,常表现为对方直来则直顶,横来则横抗。
内力
习惯上把体内的肌肉、骨、韧带、关节、筋膜等组织的力称为人体的内力,人体自身的运动以内力为基础。
内力牵动关节,产生人体各部位间的相对运动。它作用于外界,可以克服阻力而使物体产生运动,也可以获得外界给予的反作用力,引起人体的整个运动。武术运动中引起人体运动的“劲”,同样是人体内力,从这一点说,劲与力是一回事。
所以《中国武术大辞典》对劲的解释是:
(1)强:有力。
(2)犹作“力”。民间劲、力多通用。
(3)经揉练之力。武术界一般将经过反复揉练,并与武术技法相融合的肌肉力量称“劲”。这种劲善于变向,擅聚全身之劲发于一点,并能与武术技法紧密结合(见《中国武术大辞典》316页)。
劲是习拳练武过程中经过特殊训练而获得的一种力法,如通过两人身体及手臂的对接推挤靠撞而得的触发之力等。
也就是说,拳术的劲,是通过肢体运动表现出来的一种融于拳术技击的力。这种力,是在意识支配下,通过气息吐纳和肌肉舒缩的有序化配合产生的。
意识支配指神经系统对呼吸和肌肉的控制。有序化配合是指气息吐纳和肌肉舒缩按照拳术动作的一定顺序和规格,同时起动,同步运行,同时到达一定部位。肢体动作依靠劲为动力,动作的技击规格又制约着劲的方向、大小和长短。
训练有素者,能意到气到,意气到处,肌肉随意识的支配而收缩或舒张(劲到),使肢体产生运动(形到)。意、气、劲、形的统一,既能使全身的内力聚为一整劲,又能使此整劲通过身体某一部位发放出去。
显然“劲”与通常所说的力是不能等同的。
首先“力”指大脑指挥下的肌肉收缩力;“劲”是意识支配下的气息吐纳和肌肉舒缩,按照一定动作规格进行有序化配合产生的力,劲包含的要素比力多。
其次力作用外界时,往往是局部用力,而且作用面积大,压强相对小;劲作用于外界时,强调聚全身之力(整劲)于一点发出,故作用面积小,压强相对大,也就是攻击力大。再次,力是先天具有的本能,传递较慢,变转滞钝,随意性较小;劲是经过意识支配,经“有序化”配合而锻炼获得的、传递迅速、变转灵活、随意性较大。
劲发放集中,如寸劲、冷劲、弹抖劲、崩撞劲,就是劲法快速而集中的表现;劲是刚柔结合的体现,太极拳的“劲”应发自柔,柔里含刚,没有充分柔和即不能产生真正的刚“劲”,只能是常人的粗莽鲁笨之力。
因此,只有学会和正确运用肌肉、关节的协调放松及收缩,才能表现出刚柔结合的“劲力”。
劲和力虽然不是一回事,但不可把“劲”看得挺神秘,它们有着内在的、本质的联系。
应该说力是拳术劲法的基础,一个人如果力气较大,那他就具备了练好太极拳劲道的基础。概括地说,习拳者应将常力纳入柔和,使强烈爆发力寓于柔中,通过实践反复练习,一定能够在太极拳技击实战中体现出上乘的劲道。
所谓活劲、内劲、功力,就太极拳的技击功夫而言,实质上也都是一回事。
活劲指一发即回,含蓄于内,能随意变化方向、大小的力;《中国武术大辞典》说内劲也是指经过拳术锻炼获得的一种能随意转换方向、变化大小的力。因其运转隐于内而不显于外,故名“内劲”。这种劲具有聚全身气力于一点的威力,亦称“整劲”。
内劲锻炼注意以意识引导动作,以呼吸配合力的蓄发,从而提高神经中枢系统驾驭肌肉张驰机能和以气催力的能力。内劲也正是经过长期内、外功结合训练的人在体内蕴藏的一种劲源。
在外表上,这种劲力难以看出,但运用时,则显出巨大的威力。拳家称它寄于无形之中,而接于有形之表,可以意会,而难以言传;功力也是指技击家内力的大小和技能所达到的程度。如言内力深厚、臂力过人。
就技击技能的基本功夫而言,功力则是专指内劲攻防的威力。俗话说,力不打拳,拳不打功。力大者不如会拳者,若与拳家交手,只能败北。只会拳脚而无功力,若与功深者交手,也必然溃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