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谈雅叙

创建时间:2016-12-12

练太极拳到底用不用站桩——太极拳教学

发表于 2018-06-09 3531 次查看

        有人说太极拳的架子就是活桩,所以没必要再站桩。这种说法我可以非常肯定的告诉大家是错误的。任何一个传统的正宗的太极拳流派都有站桩的内容。这种事实已经告诉我们站桩是练太极拳必不可缺的一部分。

        之所以有太极拳练的是活桩,没必要再站桩的说法。一者是不会站,站不明白,站不出来东西而做出的妄断;二者是基于以上原因为了掩盖自己的不行,而道听途说,人云亦云。甚至是愈加夸张的对站桩加以否定。这真是自欺欺人,误人误己!

        我在整个传播,揭秘的过程中就总讲,太极拳发展到今天已经丢失了很多东西。没有传承的,或即使有传承但未得真法练出来的人,却好为人师的教导众生,其后果殊为可怕,乃至可恨。这就好似同仁堂秘制的六味地黄丸有自己秘传之方,而一些人在看了包装上写的那点药材名称就自己生产个大药丸子自称“六味地黄丸”的情况一样,那给人吃了能行吗?

        练太极拳必须要从站桩开始。站桩顾名思义,通过站的要领,方法而让自己实现立地扎桩的效果。外家拳特别注重站桩。站桩在拳术当中是真的有其实用性。清初时期的前明遗老,著名学者黄宗羲给内家拳大师王征南所作的“王征南墓志铭”中有张三丰翻外家为内家的记载。

        现在人史学底蕴不够,轻言此为谬论。稍有头脑之人都应该意识到,接近那个年代的人所言所语只比远离那个年代的人更相对可信度高。不过想想现代很多人对开国领袖毛主席的品评都敢指手画脚,不以为然。对古人的态度也就可见一斑了!

        那么我想说什么呢?太极拳在杨禄躔之前真的不叫这个名字,而是叫做十三势。这在古谱里白纸黑字记载的清清楚楚的。所以,黄宗羲在“王征南墓志铭”里交代的内家拳而无太极拳一词没有什么错误。内家拳是相对外家拳而定的。张三丰翻外家为内家,将站桩的练法也给翻了过来。这在十三势当中属于五步当中的定步的练法内容。这一步练的是中定的功夫。太极拳离了中定是用不了的。

        在古谱里有一句话交代的很清楚:“所难中土不离位”。中土是什么?五步对应五行。进、退,顾盼对应的是火,水,金,木。它们分别对应南,北,西,东。而剩下的那个土则在四方的中间。这是谱文里说的中土在五行匹配上的所指。往更实际上来说,这句谱文告诉后人练十三势就是要具备中定的功夫而不可。

        这步功夫的雏形必须要在太极拳独有的站桩方法中才能出来。出来后再于进退顾盼当中进行进一步的细化和深化,以期达到在任何方向的动态当中仍然不失中定的功夫或者说尺度。这个时候再加上手上的动作而成拳势,始可言练拳练的是活桩。否则,连桩的功底都没有,活的是什么呢?

        在佛教的修行中有“过河弃筏”这么一句话。意思就是说,到了彼岸就可以把渡河的筏子放下了。否则之前有用的工具反倒成了累赘。定步桩和活步桩恰恰也是这么个道理。没有定步桩就等于没有过河的筏子。用筏子过河了才能开始用拳架子这个陆地工具。所以,任何流派都有桩功的内容。练拳须从站桩始。这是历代拳家公认的。今天之人却敢妄言轻之真是奇哉!

        之前已经说了太极拳在以前本是叫十三势的。杨澄甫先生怎么改自己家的拳最终都定名为八五式。意思就是怎么改都没有离开八门五步的内容。这是一种智慧,也是一种对后人的交代。可是现在练杨式太极拳的人对八门五步的练法有多少知道的?练习当中有八门五步的具体内容吗?

        练拳先从站桩始,也正合十三势当中的定步桩练法。而太极拳真正的桩和别的拳的桩是不一样的。站桩是一种乐趣,其乐无穷。很多人感受不到,那是因为你练的方法不对。不是抱死桩,死抱桩,就是往那一站不知所谓!站不出生机,站的不活分,当然就死气沉沉了。

        站桩须从无极桩开始,无极生太极。太极劲是从无极桩里出来的。练太极拳必须要在松上下一番功夫。无极桩的练法对身体是有一番实质性的调整的。不然,怎么松,松什么,松的标准是什么就会很抽象。无极桩有三阶变化,分别是:大动,小动和不动。一层一层的递进。一开始就站那不动那是紧。按照真正的练法的逐渐的不动则与之不同。一个地下,一个天上!

        这种练法能渐渐练出初步的中定功夫,形成太极劲的雏形。然后再把这些开发出来的条件在动态当中继续按照特定的方法去深化。这就是五步,八门——由脚及腿,到腰,行背,上手的练习程序。因为无极桩能出太极劲,所以必须要练这一步的功夫。

        光有劲还不行。因为人不动就不会用这个劲。所以要在拳术的这种动态当中,于收放变转,折叠转换中渐渐练至懂劲。功夫始可言小有所成了。简而言之,练太极拳必须要从站桩开始,但要明白站桩是为了什么。拳术的妙处没有桩的基础是练不出来,感受不到的。二者缺一而不能得也!

发表回复
你还没有登录,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