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谈雅叙

创建时间:2016-12-12

太极拳十段功法论(下篇)——太极拳教学

发表于 2018-06-05 3688 次查看

        七、触觉灵敏,知己知彼。    

        “触觉灵敏,知己知彼”这段时期,主要是练习全身空灵,身体皮肤感受器的敏感性。也就是接受信息的传递采取的应激反射。练习太极拳的人,随着功夫的加深,这个应激反射过程就加快加强,直至接受信息传递如闪电,应激反射如雷达。为了能够很好地对此段理解,现将人体的神经系统反射过程介绍如下:人体的反射活动基础为反射弧,包括五个基本部分,即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简单地说,反射过程的进行,是由一定的刺激波被一定的感受器所感受,感受器发生兴奋,兴奋由神经冲动方式经过传入神经传向神经中枢,通过中枢的分析综合活动,中枢产生兴奋过程,中枢兴奋又经过一定的传出神经到达效应器。在这阶段,主要是练习加强加快这个反映过程。这个目的的达到,必须以充实的内气做中流砥柱,使内气盈满,丹田、贯注全身,内至脏腑经络,外至毫发之间,周身各部位如电充身。搭手时应掌握:“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舍己从人”,就是说动作的快慢要决定于对方动作快慢,一切顺从客观,周身自然,手臂放松,才能处处合拍。适应动作反应的骤变。由于内气的充实,触觉灵敏度的增强,从而也加强加快了机体的中枢神经反射过程,才有利于做到“彼微动,己先动,后动先至”的程度,才能克制对方而不会被对方所克制。

        在练习时,这个阶段仍按前段练习套路与辅助功,另外经常练习推手竞技,在实践锻炼中,锻炼听劲、灵劲、周身上下结合功。而在练拳时功应内收,气行于外的表现和缠丝劲的外形动作也应内收与缩小,也就是由大圈到中圈的练习方法。练拳时应注意缓慢柔和、平稳舒展,“学时宜慢,慢不宜痴,习而后快,快不可错乱,快而后缓是为柔,柔久刚自在其中”,是为刚柔相济。这段练习,也就是由快复缓阶段。静如山岳,急如闪电,如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就象射箭一样,慢拉弓弦开满月,力聚弓背,松弓弦,矢疾出,威力大,其快如此。所谓“平稳舒展”,就是练拳时,要求动作舒展大方。内劲连绵不断,运动出于无心,鼓舞生于不觉,心领神会,意到劲随。正是“拳内奥妙无穷尽,功夫到时自通神”。

        达到这层功夫,眼神如捕鼠之猫,动作如翱翔之鹰,身形轻灵矫健,意识反应及皮肤触觉灵敏,全神贯注,势势逼真。做到了在练拳时无人当有人,推手时有人当无人。养我浩然之气,即使在百万军中取上将之首,如囊取物,如入无人之境。

        八、得机得势,舍己从人。   

        “得机”就是利用最恰当的时机。“得势”就是得到己顺人被的姿势,在这“间不容发”(发:时间的空隙不能容下一个头发那么小)的一瞬间,以闪电般的速度和雷霆万钧的威力,发击对方而不现于形。这种高超的技击表现,使被打者莫名其妙,看的人也一概不晓。此种现象即为得机得势。    

        “舍己从人”是指舍掉自己,以顺从别人,完全以顺随化解,不顶不抗。此如对方控制住我的手(稍节),我以肘肩来化解;控制住肘肩,我以胸腰来化解;控制胸腰,我以裆劲与手臂化解。如单鞭一势的七言经语是:“击首尾动精神贯,击尾首动脉络通,中间一击首尾动,上下四旁扣如弓。”这都说明了周身相随,蓄发相变。完全舍己从人,顺随化解。总之,双人搭手,对方要什么劲,就给什么劲,总之顺随,不丢不顶也不抗,在不失“扌朋劲”的原则下引空就击。《拳谱》云:“不能虚实分明,就不能周身相随;不能周身相随,就不能引进落空;不能引进落空,就不能借力打人。”所谓“借力打人”即为“四两拨千斤”。什么叫“四两拨千斤”呢?也就是用引进落空,乘势借力,以轻制重的技巧,在得机得势的条件下,选择合乎杠杆原理的沾粘点,利用弹性摩擦力的牵引作用以击倒对方。这种力量的效果,是以对方之力又加于对方之身,我使微小力量从而击倒对方,即为借力打人,或叫“四两拨千斤”。《拳谱》云:“欲要引进落空,四两拨千斤,先要知己知彼,欲要知己知彼,先要舍己从人,欲要舍己从人,先要得机得势,欲要得机得势,先要周身一家,欲要周身一家,先要周身无有缺陷,欲要周身无有缺陷,先要神气鼓荡,欲要神气鼓荡,先要提起精神,神不外散,欲要神不外散,先要神气收敛入骨,欲要神气收敛入骨,先要两股(指两臂的肱骨,挠骨和尺骨)前节有力,两肩放松,气向下沉,劲起于脚跟,变换在腿,含蓄在胸,运动在两肩,主宰在腰,上由两膊相系,下与两腿相随,劲由内换,开中寓合,合中寓开,触之则旋转自如,无不得力,这样才能引进落空,四两拨千斤。”  

        这一阶段,是由中圈到小圈的时期。《拳论》云:“要想拳练好,除非圈练小。”上段所谈的是大圈到中圈,是功应内收,气行于外的表现与螺旋缠绕的外形动作,应同时内收与缩小。在此段练习时,外形要求轻松自然,舒展大方,内劲如行云流水,连绵不断。在应用上劲由内换,一般人难以看出。这些内劲在体内的表现,象是一股热流发于丹田,随着意识的引导,由跟到梢,由内到外,绵绵不断地遍布全身。每时每刻都有肌肤发胀,手指发麻,足跟发重,头顶发悬,丹田发沉,膀胱发热的感觉。应用时得机得势,舍己从人,以得人为准,以不见形为妙的高超技法将人跌出。所谓“四阴六阳类好手”。此段完成,拳已接近成功。

        九、身如火药,一动即发。   

        “身如火药,一却即发”是一个形容句式,用以说明,内气充实饱满阶段技击的形象表现,此段是太极拳的基本成功阶段,也就是“五阴五阳”功夫的前半部分。此期已基本达到刚柔相济,周身肌肤充满了内气,已具有强大弹性反折力,只要对方力一加身,就如阴阳二电交接之象,瞬息间电闪雷鸣。又如火药见火,烘然而发。

        达到了这层功夫,周身内外充满内气,已成了混园一体,如太极之象。在这个充盈的太极圈内,有纯厚的真气为根基,有旺盛的机能之气为动力,有十二经络联系内外,在意气鼓荡的作用下,使一切外来之力的作用无法相加。不但不能使这个混园的太极整体遭到丝毫破坏,反而由于太极内气的无穷威力,产生强大的反折作用。以使用力进击者所得到的,是相反的效果。这就象充满气的皮球一样,越用力打,他越跳得高。这种反射作用,也是陈氏太极拳的独特之处。另一种作用就是太极混园一体的球形园滑作用。任何强大的外力都无法施加到它的身上。如外力一接触其身,就象旋转着的球,自然地随力而化劲落空。据说余叔祖陈发科,在北京练拳时,他的弟子们纷纷传说,陈老师的背部有弩弓(即反弹力)。有一天,几个好奇的弟子问起这些话,当时师徒相谈兴致正浓,发科公便爽快地说:“来,你们一摸便知。”说着,面壁而立,让两个身强力大的徒弟,分别按着背部,只听得“哈”地一声,将二人发出七、八尺远,陈老师毅然未动。接着又叫徒弟们往身上撞,不但丝毫不能撞倒老师,反而老师在两脚未动的情况下,将徒弟们发了一丈多远。足以说明,太极内气充盛,五阴五阳功夫的达到,技击可表现为“遭到何处何处击,我也不知玄不玄”。    

        由此可见,拳愈练愈精,费一日之功,可得一日之效。以上发科公所用之劲,就是利用强大的内劲威力,在真气的作用下,利用肌肉短暂的收缩、鼓荡而发出的弹性反折力。此内气鼓荡发出的过程,是在短暂的一瞬间引、化、发园圈在体内进行,瞬息万变,未显于外,不到此功夫的人,难有此体会,更难看出。正如《拳论》云“若是功夫纯熟,由其大无外之圈,造到其小无内之境,不遇劲敌则已,如遇劲敌,则内劲猝发,如迅雷烈风摧枯拉朽,孰能挡之。”   

        在此段练习时,除了保持适当的运动量外,主要以培养本元为主。《拳论》云:“心为一身之主,肾为性命之源,必清心寡欲,培其根本之地,无使损伤,根本固而枝叶荣,万事可作,斯为至要。”又曰:“拳当功力既熟,端正恭肃,故其所事,不敢自满……不矜不张,局度雍容,虽曰习武,文在其中矣。”从以上论述,可以看出,即使拳术练到功夫纯熟阶段,也要始终如一地注意精神意识上的修养。所谓的“清心寡欲”、“培其根本”、“无使损伤”等都说明了,在此阶段更应注意心易静,神易安,精易固,只可培其不足,不可伐其有余。精气可固不可泄,意识可安不可乱。正如《素问.上古天真论》所说:“恬忄詹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以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这都说明必须注意精神意识上的修养,做到情绪安静,这样自会真气充足,精神饱满,也就可以起到防病健身和延年益寿的作用,这样做便不致于有思想上的负担和份外的贪求,心地光明磊落,没有不必要的顾虑,从而有利于根源的培益和功底的纯熟。

        十、变化无方,神鬼莫测。

        “变化无方,神鬼莫测”这个形容句式,形象地比喻拳术已达到到炉火纯青,登峰造极的境界,它的运动变化及技击表现,难以看出,难以意测。玄奥渊博皆在其中,人不知我,我独知人。《拳论》云:“太极理循环,相传不计年,此中有精义,动静皆无愆,收来名为引,放出箭离弦,虎豹深山踞,蛟龙下深渊,开合原无定(活泼泼地),屈伸势相连(却有一定)太极分阴阳,神龙变无方,天地为父母,摩荡柔为刚,生生原不己,奇正不寻常,乾坤如橐龠(即为大的口袋和容量单位),太极一大囊,盈虚消息故,皆在此中藏,至终复自始,一气运驰张,有形归无极,物我两相忘。”此段论述,概括地阐述了太极的概念、特点,以及太极的起始与转归。也就是由无极生太极,由太极生两仪(即阴阳),总归无极。

        在这个阶段中,在练拳时,自觉得“两肾如汤煮,膀胱似火烧,我身不知是我身,吾手不知是吾手,吾也不知吾是何人也。”也好象天地间什么都没有一样,脑子里一无所有,正如《拳论》云:“神穆穆,貌皇皇,气象混沌,虚灵具一心,万象藏五蕴,寂然不动若愚人,谁知道阴阳结合在此身,任凭他四面八方人难近,纵有那勇猛过人,突然来袭,倾者倾,跌误者跌,莫测其神,且更有,去难去,进难进,如站在园石头上立不稳,实在险峻,后悔难免陨,岂有别法门。只要功夫纯,全凭着一开一合,一笔横扫千人军。”又曰:“脚踢拳打下乘拳,妙手无处不混然,任他四周都是敌,此身一动悉颠连,我身无处非太极,无心成化成珠园,遭着何处何处击,我也不知玄又玄。”由此看出,功夫到了成熟阶段,真是出神入化,奥妙无穷,不可思量,举手投足皆能阴阳平衡,八面支撑。内气已达皮肤之外,毫毛之间,外力虽未接触皮肤,动触皮毛即有感觉,随即化劲发出,其威力无穷。故有:“五阴五阳称妙手”之说。

        练到此层功夫,更应注意武德修养,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古人云:“强中自有强中手,英雄背后有英雄。”为人处事,不可狂妄自大,仗技欺人,要以大化小,忍耐三分。要胸怀大志,振兴中华。

        科学的高峰无止境,拳术的奥妙深无穷。只要胸怀大志,百折不挠,持之以恒地登攀方可成功。虽力及成功之境,内功发生尺寸又待深钻,太极拳术理奥、意深、神妙无穷的变化在一生难以尽知,至于点穴、打死回生,发生的尺寸、分度、准确性以及后果的预测和掌握,必须是精确无误,方是上乘的内功。    

        关于练习陈氏太极拳的十大阶段(过程),就此停笔,后几篇是根据先辈的讲述和家传理论的分析而写的。笔者还未能体会,在所难免有舛误之外,望读者阅后,敬请指导。以共同研究,便于拳术的发扬光大。

发表回复
你还没有登录,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