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谈雅叙

创建时间:2016-12-12

如何教授太极拳的核心要领——太极拳教学

发表于 01-25 661 次查看

        一、应通过简单明了的语言让学生知道太极拳核心要领有什么
        太极拳最基本的核心要领并不多,我们可以把太强就按的核心要领分为动作的基本要领和内在要领如下:
        动作的基本要领:1、虚领顶劲(精神虚灵);2、含胸拔背(气贴脊背);3、沉肩坠肘(掤劲不丢);4、圆裆送胯(支撑八面);5、肢体放长(意贯指尖)。
        内在要领:用意不用力;上下相随:内外相合;连绵不断;气沉丹田。
        在太极拳教学的前期阶段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动作的基本要领,教学中后期逐渐加入内在的要领。
        教师应该先按照一定的顺序全面讲解核心要领有哪些。讲解要简单明了,使学生方便易懂,如虚灵顶劲,就可以仅仅强调头正颈直,下颚回收,头顶百会穴,头微上顶;含胸拔背,则简要地强调两肩微向前下合,胸略内含,背肌放松,并向上下左右四个方向绷拉,使背部皮肤绷紧;沉肩坠肘,则强调肩关节要拉长,肘微屈,肘尖要松沉。再如圆裆松胯,膝关节要微微外撑,大腿骨的股骨头要内转并外撑。
        在讲解内在要领时,也是要力求语言简洁明了,如气沉于丹田,就是要采用腹式呼吸,小腹充实,连绵不断,动作之间要求不做停顿,招招贯穿,整套动作要一气呵成。
        二、以技击的视角让学生理解太极拳为什么强调这些核心要领
        太极拳的动作核心要领,都是从长期的实战技击中总结出来的,每个动作要领都符合武术技击的攻防目的,是为技击中能够做到“制人而不制于人”服务的(当然也符合养生的目的),如虚领顶劲、沉肩坠肘、含胸拔背(气贴脊背)、圆裆松胯、肢体放长等等。作为太极拳教师,要善于从技击实用的角度出发,对这些要领作出诠释,比如:
        为什么要“沉肩坠肘”?因为肩关节拉开,手臂尽量往远伸,才能放长击远,也就是在技击中常说的“一寸长,一寸强”;同时肘关节有向下的下坠感,使手臂更沉实更灵动更能和躯干成为一个整体。“沉肩坠肘”是的手臂有一种沉重的遒劲的内劲。这种遒劲,外似软绵,内实刚坚,犹如“丝里裹铁”,这时的手臂是不会被别人轻易地上下或者左右移动。
        当做到“圆裆松胯”时,身体的重量和双腿的劲力,很容易下贯到双脚的外侧,这无形中就使两脚的支撑底面积增大,从而也就增加技击中的稳定性。在太极拳的技击理论中,非常强调根基的稳定性,也就是支撑八面,因而不会轻易地被他人用较小的力量推动或晃动。
        值得注意的是在做好“圆裆松胯”的同时,还要强调头顶百会穴的“虚领顶劲”,以避免学生太过注重身体的稳定程度,二忽略身体的灵动。
        再如,“含胸拔背”,与敌人格斗,就是要尽可能地保护自己,减少被攻击的身体面积,所以胸忌挺出。挺出则气壅胸际,上重下轻,脚根则不易稳固。拔背则气易紧贴脊背,能使身体形成一个整体,特别腰腿之力很容易传递到手臂和拳掌上,这样沉实的手臂和充实的拳掌进攻时无坚不摧,防守时固若金汤。
        总之,不管是虚领顶劲、含胸拔背、沉肩坠肘,还是圆裆松胯,其实都是要肢体放长。从健身的角度分析,肢体放长有利于气血的流注,无疑对健身有百利而无一害。
        在太极拳更高一个层次的内在要领中,如上下相随、内外相合、气沉丹田、连绵不断等也都是符合技击的。
        我们以太极拳的经典动作“白鹤亮翅”为例,乙方右直拳击打甲方头部,甲方微左转身,同时顺势用左手下口乙方右手腕部,甲方右手顺势插进对方右臂肘下,右手如钩,随机,右转身,甲方左手下压其前臂,右手向后上勾搬乙方肘关节,双手一上一下,形成合力,此技法叫“压臂搬肘”。从甲乙双方的手臂局部来看是甲方用两只手臂进攻乙方的一只手臂,局部上就存在着“兵力”上的优势。从整体上看甲方的双手一上一下的协同用力并不是单纯运用手臂的力量,并且先把乙方的右手臂打成直臂,使其反抗的能力减弱。甲方增大力量的同时,削弱乙方的抵抗能力,这样此消彼长,故而甲方的双手并不用太大的力量,乙方的肘关节就已经承受不起。这就是太极拳在核心要领下,利用整体力量的优势攻击对方的薄弱环节,从而达到以巧破千斤的效果。
        甲方在做搬臂动作的过程中,乙方如果沉肩坠肘,其右臂就会形成强大的反抗力,甲方双手一上一下的动作将无法使乙方形成直臂,此时甲方右手顺着乙方肘关节下沉的劲力,顺势下沉并向右外上弧形勾搬,左手向前配合右手用力,两手形成对偶力,随后甲方右手继续向上托翻乙方肘关节,使其肘关节旋内。因肘关节只能作屈伸运动,故而肘部的旋内,是依靠肩关节的内收动作完成的,而肩关节的内收动作是肱骨头向上方滑动,由于受躯干的阻碍,其运动幅度最大只有45度,故而对肘关节施加一定的力量并使其旋内时,所造在肩关节的效应性内收运动,必将肩关节锁定,而达到控制整个人体的目的,此时乙方已没有反击的余地。同时由于乙方的腕关节和肩关节被锁定,甲方的力量主要集中在乙方的肘关节 ,使肘关节收到反关节外侧的搬折,造成肘关节及尺骨侧的韧带损伤,形成剧烈疼痛。这个技法名称是“翻托打肘”。从此动作中教师可以使学生了解太极拳的尚圆求变、连绵不断的总体劲力要求。不论是上下相随、用意不用力,还是内外相合、连绵不断、气沉丹田,再次动作技法中多有体现。如此讲解太极拳的理论也就不再玄虚,不再空洞了。在此基础之上,还可以使学生深入了解太极拳阴阳的变化需建立在圆的基础上,并深入了解圆在太极拳中的重要性。如:圆为术之母,变从圆中出,太极拳中无论劲力、技术和技法都遵循一个“圆”字,犹如一个多维空间的太极圆球,全方位的进行阴阳转化等等更为高深的拳理。
        三、通过实践体验让学生知道如何正确地做到核心要领
        教学时教师知道什么是核心要领,明白为什么要有核心要领之后,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真正地在套路、推手或者实战中做到“沉肩坠肘”、“圆裆松胯”等核心要领。例如在太极拳套路中出现频率最多的是抱球动作时,教师可以随时下压、上挑或者左右轻拍学生的手臂,如果手臂被轻而易举地拍动,则证明学生没有真正做到“沉肩坠肘”这一要领,当然如果学生为了不让教师把自己的手臂拍动而肌肉紧绷用力,那么就又忽略了“用意不用力”的原则,所以再学生做好了沉肩坠肘的各个细节要领后,应再让学生体会手臂和整个身体的放松,要让学生定势时的手臂既不用蛮力,又能不轻易地被外来之力所左右。再如,在套路演练的定势时先提醒学生做好“圆裆松胯”的要领之后,教师用手臂的力量轻轻推拍学生的后背或者肩膀,如果晃动则证明“圆裆松胯”没有做好,在做“圆裆松胯”的同时还要要求学生“气沉丹田”,使小腹沉实,要求会阴处微微上提,松胯实腹,丹田自然产生沉实的效果,同时丹田之气可以通过双腿下注到双脚,这是身体就会更加沉实。教师也可以让学生练习太极推手的最基本“搭手式”动作,双方呈右三体步站立,右臂前出呈弧形,双方右腕或者前臂相交,手心向内,拇指斜向上。双方左手按住双方右肘关节。双方同时用力向前用力。在推手试力的过程中要求学生做到立身中正、虚灵顶劲、含胸拔背、沉肩坠肘、圆裆松胯、肢体放长等要领,并用心体会精神虚灵、气贴脊背、掤劲不丢、支撑八面等感觉。在双人的对抗练习中很容易知道要领做的是否正确。
        另外,像气贴脊背、用意不用力、支撑八面、上下相随、内外相合、连绵不断等动作要领或动作效果都可以加以检验,使得让学生切实体会到太极拳的核心要领,清楚地知道自己的动作要领和动作效果是否正确,更快捷地掌握并运用它。
        四、通过实战动作的讲解,告诉学生怎样正确运用太极拳核心要领,并进一步强化之。
        在学习倒卷肱的动作时,可以给学生讲解技击实战动作,例如“刁腕推手”,当对方右拳击我头部时,我微左闪,右前臂由下向前钻撑其手臂,这是一定要沉肩坠肘,含胸拔背,并迅速叼扣对方右手腕并逆时针拧其手臂,使其手臂极度内旋,在做这一动作时要上下相随,内外相合;左手随即沿我右前臂向前,横掌推压其手臂,同时我右手指向后勾带,两力形成对偶力,使其腕关节极度屈,其必疼痛难忍被我擒拿。整个动作一气呵成,劲力连绵不断,丹田沉实,整体发力,才能将对手擒拿。动作可以分解练习,在练习中不断体会和强化核心要领。
        再如倒卷肱动作中的勾肘推头技术。当对方左拳击我头部时,我微右闪,左前臂由下向前钻撑其手臂,这时沉肩坠肘,含胸拔背的核心要领绝不能丢,左手迅速叼扣对方左肘窝并逆时针旋拧其手臂,同时右手翻推其左肘关节,两力形成对偶力,双手合力,使其手臂极度内旋;右手随即沿其大臂向前,推砍对方头颈部。整个动作一气呵成,劲力连绵不断,丹田充实,以腰为主宰,手脚整体发力,内外相合,上下相随才能将对手擒拿。动作可以分解练习,在练习中不断体会和强化核心要领。
        从上面两个太极拳的技击实例我们可以看出太极拳的技击核心理念是强调以柔克刚,以弱胜强,以巧破千斤,舍己从人,借力用力。通过对典型技术的讲解,让学生深入地了解太极拳的核心要领。学生虽然还达不到随机应变、劲走螺旋而圆活自如的高级层次,但了解太极拳的核心要领和基本理念是非常必要的。这可以令学生更深一层地感悟和体会蕴含在太极拳中的思想哲理与文化内涵,增加对中华武术的敬畏向往之情,提高习练的积极性,更好地了解太极拳,传承太极拳的精华。
        五、结论与建议
        文章通过以技击的视角审视、强化和检验太极拳基本要领;通过对动作细节的讲解并模拟技击实战,加强学生对太极拳核心要领有什么;以技击的视角让学生理解太极拳为什么要有这些核心要领;通过实践体验使学生正确地做到太极拳的核心要领;通过实战动作的讲解告诉学生怎样正确运用太极拳核心要领,并进一步强化之,从而提高学生对太极拳的兴趣,真正认识和体会太极拳的奥妙与真谛,从而更好地传承太极拳,弘扬中华武术。

发表回复
你还没有登录,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