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谈雅叙

创建时间:2016-12-12

初学太极拳有哪些易犯的毛病?(三)——太极拳教学

发表于 2020-10-20 2674 次查看

        (五)寒肩直肘
        寒肩也叫“耸肩”,就象常人在遇到寒冷时把肩膀耸起一样。直肘与“曲肘”是相对的。打太极拳有“松肩垂肘”的基本要求,或称为“松肩沉肘”、“沉肩曲肘”、“沉肩坠肘”。总而言之,是含有肩关节松沉,肘关节始终留有程度不同的屈度,并有下垂的意思。即使做冲拳动作,如搬拦捶、指裆捶、栽捶等式,冲拳一臂的肘关节也不可完全伸直,而必须保持微曲,这样才符合太极拳古典理论中“劲以曲蓄而有余”的原理。用哲学的话来说,即“留有余地”。从技击角度上看,寒肩和运臂肘直无余,则易于引起僵直乏力的现象,使劲路难以通畅、往复迟重不灵,同时也易被对方采用撅臂等招法使我受挫。从医疗保健角度上看,上肢僵硬不灵,势必使气血阻塞于肩。肘关节之间,而难以达于指端。气血不畅,则在改善健康方面也就很难获得预期的效果了。此外,必须说明:肩与肘的关系是比较密切的,肘不松沉,肩就必然容易耸起,然而头不顶、背不拔或腰不松,肩部也容易随之因发僵而耸起。为此,要克服寒肩的毛病,除了有意识放松肩、肘关节以外,也要注意“虚领顶劲”、“含胸拨背”、“松腰落髋”等基本要求,使全身关节节节松沉,不使有丝毫拙力僵劲占据经络,这样才有利于气血通畅,从而使内劲也能顺利地达于肢梢。一言以蔽之,寒肩直肘实际上也就是突出地反映在上肢部分的放松问题。现代体育研究也特别重视运动员全身肌筋骨节的放松问题,认为这往往是能否进一步提高运动成绩的关键之一,不知在这里能否借鉴太极拳上述有关理论,从中获取些微教益。例如:太极拳主张放松肢体,涉及到保持“后劲”,使耐力有余而不易疲劳;使全身轻灵,蓄劲充分,爆发力大于常人,而耗能相对地远较常人为少;同时,运动中不产生迟重而耗能大的静止用力。所有这些,我想对现代体育竞技运动的各个项目也许多少会有些启发作用的,因为它们之间在运用心理学、生理学和运动力学等原理方面是有其相通之处的。
        (六)扬肘戳拳
        扬肘也叫“悬肘”、“脱肘”、“寒肘”或“抬肘’’,名异义同,主要是形容其肘部扬起,犹如肘关节脱臼…样。肘部扬起,腕、肩关节自然就难以松沉了。从技击意义上说:肘部扬起,两肋部“侧门”大开,拳高腋空,侧门空虚,两臂无力,这是最易为对方乘隙而攻的。《少林拳法应敌歌诀>说:“他拳放过须忙进,腋下轻舒难抵挡;若要短拳敌长手,跟身到腋是良方。”拳家竞技,都懂得侧翼抢攻的威力。内功拳歌诀也有“左右一面站,单臂克双功”(见<全力诀》), “直出侧入,步趋身拥;侧翼抢攻,一臂双功”(见<拳法·机势篇》),由此说明,扬肘不仅不合太极拳的基本要求,而且是所有拳术之大忌。可以肯定,古今拳术好手是决不会有扬肘的习惯的,而扬肘恰恰是初学者易犯的毛病之一。戳拳,则是捐冲拳时,拳头与前臂不在同一直线上,形似印戳;表现为腕骨不正,以致拳面没有指向攻击的目标。出于腕关节弯向一侧,这样在冲拳时就象个脱柄槌子,没法得力。若用戳拳猛击敌人,那首先会使自己的腕关节扭伤。所以戳拳只能玩玩,没有技击价值。这一原理,同样适用于太极拳的插掌、穿掌等动作。常言道:“拳术离不开技击,离开了技击也就无所谓拳术了。”凡是拳术动作的要领,若要追根究底问它一个为什么时,那就不能不用技击原理来进行阐释。而太极拳所具有的技击性、体育性、医疗性、艺术性和娱乐性等等内容,原本是一个完整的统一体,如果阉割了太极拳的技击性,那太极拳就不成其为拳术,而蜕变成导引、舞蹈、体操或什么别的玩艺儿了。拳术源于古代的搏斗技艺,否定了这一点,也就从根本上葬送了拳术。当然我们今天并不去夸大拳术技击的实用价值,更不去提倡徒手搏斗。明代抗倭名将戚继光在《拳经·捷要篇》中就已谈到“拳法似无予于大战之技,然活动手足,惯勤肢体,此为初学入艺之门也”,说明在四百多年以前,人们已经认识到拳法在当时的战斗中已是不起多大重要作用,而只是用来“活动手足,惯勤肢体”的,充其量只是有助于增强战斗的基本活动能力,也即相当于今天的军事体育项目而已。因此,我们今天谈论拳术技击也只是追其本、溯其源,说明一个为什么而已。而在十年浩劫中,竟把技击列为武术的禁区,以致传统太极拳法的推、扑、探、扇、按法在教学中统统混称为一个“向前推”;少林拳表演尽搞些舞花和脱离技击的高难度动作。虽然前者方便多了,后者好看多了,但长此以往,前者不免蜕变为柔性体操或导引疗法,而后者则不免蜕变为舞蹈或混同京剧武功表演,中华民族具有几千年历史的传统武术,也就难免要日渐失传了。

发表回复
你还没有登录,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