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谈雅叙

创建时间:2016-12-12

太极拳的“五不一求”——陈式太极拳

发表于 2020-08-19 2915 次查看

        初练者,首先理解练好陈家沟太极拳的“五不一求”。
        不可低头挺胸,不可使用拙力,不可急欲求成,不可心存杂念,不可心不养气;一求自然、松柔静心。练太极拳首先理解身体中正。拳精论:“低头挺胸,拳艺不精”,失去顶劲,无依无宗,神气不合,气血不通,挺胸突臀,全身僵硬,横气填胸,气逆上行,胸闷气滞,百病齐生……切记切记。
        练拳应;百会领起,心清目明,身体中正,气血畅通,含胸松柔,满腔是空;蹋腰敛臀,气畅下行,开裆贵圆,根固枝荣,腹实心虚,中气贯通,太和元气,才能浩行。练拳不可使用拙力。用拙力易折,气易阻停于胸,久而久之,必得胸憋闷肺痛之疾,用拙力则身体僵硬,拘谨,四肢不灵活,呆滞。固身血气不畅,气无法降于涌泉,产生气喘变色,身为拙力所滞,滞于何处,何处生疾。
        拳论讲,练拳何尝不用力,不用力何谓武术……。这告诉了我们练拳一定要把力在放松的基础上爆发出来,这样才有弹性,有灵劲。所以练起拳来就会松柔圆活,轻灵沉稳,积柔成刚,刚柔互变,不凹不凸,一片神行。练拳不可急欲求成。心静则神安,心不静则神不宁,心静神自安,心安气顺行,神气相通,万象归宗。
        慢柔出细活,内外一致行,功夫长进快,全凭慢、柔、松。心莫急燥,内静体松,急于求成,一事无成,处处静、处处松,时时静、时时清,静中练、思路明,一步一个印,步步向上升,静中求动、动中静,动静分明出真功。
        练拳不可心存杂念。练太极拳不可心存打人等杂念,否则欺人失心和,欺心失心德。杂念一起,横气自生,肝气不平,心火上攻,阴阳失调,失去平衡,不但拳永不进步,心神永不宁,何谈修身养性,健身强体。心动神出无所依,神气散去无所归;心平气和无杂念,虚实开合下苦功,千回万转多多演,功到熟时巧自生,功到神行,水到渠成,无拘无束,一片神行。
        练拳不可心不养气。太极拳内练一口气,外练筋骨皮。练拳不知养,易伤难久常,练拳不懂养,白练功不长,十年练拳,十年养气,运气养身而无害,用气久之易损体。练习太极拳以柔为主,以养为主,慢练,柔练,平心静气,养气,养神,养性,养身,养精蓄锐。
        俗话讲:“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养气为身体,身心练强壮,人之福也。”当然太极拳为武术,有自卫防御之功能,气在体内为养气,发之于外为耗气,气耗多了则损体;练气为养,多养少耗易不耗。
        总之:练精化气,练气化神,练神还虚,虚灵之境,心旷神怡……五不且莫忘,一求记心头练拳则求静,心静则神明;练拳求体松,体松气畅通;练拳求圆活,圆活技自生;练拳求开合,内外一张弓;练拳求呼吸,腰动摧外形。一动一静求自然,身体内外求放松;前进后退求灵活,左顾右盼随意行;虚实分明要牢记,开裆贵圆气下行;浑身无处不太极,太极拳求最上乘。理解了“五不一求”,由理论上升至实践。先由无极桩功开始,无极桩功是没有动作的练习,要求心静,专一,无杂念,要求身体放松,屈膝松胯(胯始终成窝形),顶劲领起,身体中正,架子可高可低,可站可坐,外形简单无动作。

发表回复
你还没有登录,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