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谈雅叙

创建时间:2016-12-12

太极拳的“听劲”与“喂劲”

发表于 2017-01-09 4431 次查看

       深研太极拳,特别是推手、技击的拳艺,听劲是最好的学练内功的手段,而喂劲是老师培养学生具备柔化听劲能力的最

为重要的拳法。

 一、听劲

        “听劲”,是太极拳教学传承下来的术语。从字面上理解“听劲”的“听,,字是人类正常活动的听.是耳听。而太极拳术语的“听”是手的末梢神经对接触人体的感觉,在双方人体所接触部位的接触点,故称听劲。久练太极拳之后,手上的触觉异常敏锐、活跃,能感觉到对方肢体的力和劲的来路去向,这就是太极拳家的听劲功夫。

       《太极拳论》云:‘‘由着熟而渐悟懂劲,由懂劲而阶及神明。”我们将先贤王宗岳的这一教旨分为三乘功夫:“着熟”为初乘,“懂劲”为中乘,“神明”为上乘。修炼太极拳到中乘功夫,也就到达听劲的境界。凡太极拳练家懂劲之后自然懂得听劲,悟性好的人,练拳不久也具备听劲功夫。有了听劲功夫对于深研究太极拳、提高技艺是走上一条大道,练家到这一学练阶段,不会再走弯路。当然,在拳家身上听劲,是从接触点上去感觉到的劲,不是常人理解的劲或力。

         在太极拳高层次拳家身上听劲,在接触部位感觉到的或是听到的是什么劲呢?其实,听劲,在对方接触部位上并没有劲,也不是力。通俗讲,接触部位称“接触点”,是双方接触的最小部位,习惯称点。当双方肢体相接,修养高深的太极拳家,在接触点上没有力也没有劲,是一个松点,一个空点,一个什么也摸不到的点——无,通常俗称“摸不着东西”。相反,太极拳初乘功夫的人手上及接触部位充满劲和力,需要在拳上练出功夫来,这功夫是内功,内功的标志是在接点上的松、空、无。

        修炼到中乘功夫阶段的朋友,经常要练推手,相互习练触觉功夫,在双方推手中提高。。。。棚、捋、挤、按、采、捌、肘、靠即四正四隅八法,还有左顾右盼,前进、后退、中定为八门五步十三势的功夫。从练中退去身上本力,手上空松,提高触觉神经的敏锐性,从而向深层高境界修炼。

       听劲在太极拳技艺修炼中有什么益处呢?听劲是提高技艺的十分重要的拳法。在练拳中,手上有力要在老师的手上听劲,感觉老师的手上是什么状态,是松、是空、是无——什么也摸不到,这便是听劲的效果,从感觉上知道,手放松是什么味道。如果练拳多年,你摸到他的手处在有力的状态,你的思维认定凡练太极拳的人,手都是有力的。李亦畲宗师的拳经,“能从人,手上便有分寸”。这个“分寸”是什么?太极拳圈内有一句承传下来的话,“太极十年不出门”,这句话不是夸大其词,凡武术各门类拳种,十年出门者少见。吴图南大师有一句名言,练拳出功夫要“脱胎换骨”。未修炼到初乘功夫,很难言懂劲。自修者一年前还筋僵骨硬,一年后又谈什么内功呢?只有听明家的劲之后,方可能明白什么是手上的“分寸”。再读陈鑫大师的“妙手空空”之语,便可心领神会,不会再云里雾里。笔者年轻时,为了求学,到老师家听一手劲,往返蹬车五小时也是很满足的。

       谈到太极拳修炼,笔者是十分幸运的。京城同时代的太极拳家吴图南、杨禹廷、汪永泉三位大师都活跃在拳场,经常见到他们,能去听一手劲、两手劲……乐不可支。可见,听劲是 一种令人愉快的学习。

       在太极拳修炼中,会演练一套拳架子是否算毕业?不算,太极拳的每个动作都有深刻丰富的内涵,所以要花很长时间去潜心研修。在学练中,要走近路,绝妙的方法是听老师的劲,练胯听老师的胯,练腰听老师的腰,当然,不是听一次两次劲可以明白的。笔者能明白太极拳,也是得益于听劲。老师让弟子从脚到顶,从下到上,从上往下,前后左右,准我在他肢体上一寸一寸地听劲,感觉他身上的阴阳变化,在针尖似的一个小点上也有阴阳的变动,无一寸接触点不拿,无一点不放。被拿起时脏腑似倾倒出来,发放时吓得灵魂出窍。听吴图南大师的劲,拿放在一个点上,不管用力不用力,摸上便被发打出去。汪永泉大师不喜打人,不管他走或站立,摸哪个部位脚下便没有了根基,飘飘欲起,六神无主,只有等待发落。

         总之,欲深研太极功夫,得到内功,不常年听老师的劲,是难以提高的。听劲是最好的修炼,久之,中乘功夫是不难求的。

 二、喂劲

       “喂劲”的“喂”字作喂食给对方解。太极拳老师为了教授学生早日把握太极拳功夫,经常以喂劲的形式给学生上推手、技击课,便于学生明白劲路的来龙去脉,以及在接触点上空松是什么状态。

         给学生喂劲是有条件的。学生在学练多年以后,已经把握太极拳的阴阳变化,有“由着熟渐悟懂劲”的中乘功夫,如有悟性,就是可深造培养之人才。老师有可能重点培养这类弟 子,给他喂劲,也有人称为“开小灶”。有人问能不能普遍开花,给所教授的学生都喂劲呢?不可,巴掌伸出去五个手指不 一般长,同班同学,一起学练太极拳,很快便能分出长短。如果一视同仁,给悟性差的学生听劲。不懂听劲的人死死按住接触点,脚下飘忽也不松手,还淡什么从听劲中学练提高技艺呢?

        老师给学生喂劲,使学生知道自己的去力在老师的接触点上的反映,是扑空了,还是自己的劲力未能发挥出去,是手上摸空,还是脚下飘浮,体验得明明白白。说得再通俗些,学生的劲力打到老师身上,听听老师是如何给来力找出路的,是柔化,是截住不让对方的力出来,或是将来力发往左右的后方隅位,更令人胆寒的是将来力疏于脚下,不趴下也得跪地。以上种种柔化拳法,不是老师喂劲,十年八年也弄不明白。

         后学者欲深研太极拳技艺,瞎推盲练是无益的,在听劲、喂劲上得到真传,才是扎扎实实的太极功夫。学练太极拳多年,着熟之后要跟着老师学练推手、听劲。推手是增长手上的触觉神经和灵敏性,听劲增长内功感觉。但一定找到一位知拳理拳法的明师,先在他们肢体上听劲,多听、常听、反复听,感觉老师肢体上阴阳是如何变化的,听老师空是什么“味道”,空与松有何差异,无又是何“味道”,松、空、无三种内功的区别在何处。李亦畲大师说:“要刻刻留心,挨何处,心要用在何处。”去体会、体验太极拳高境界内功“向不丢不顶中讨消息”。听劲另一益处,是在老师身上听劲时,摸空了失重, 被老师打发出去,在圈内称“拿得起,放得下”。学生被放出去,三五米、七八米不一定,视一口气是不是顺畅呼出,气呼出去蹦跳停止。圈外人多以为是假的,其实蹦跳的学问很深,蹦跳是一种养生。被发打者胸中一口气,被老师拿憋在胸中,被打发出去,是神经主宰着身体的起伏蹦跳,被憋闷的气蹦跳后呼出,内脏舒畅,蹦跳停止,再想去蹦只有靠自己,便费些力气。有人不懂此理,顶着牛不动,不动表示功夫高,结果一口气憋在胸中,日久受内伤。

         听劲是一种学习,听劲是养生,对于不懂听劲的人,不要施予此功。有的人将听劲视为比试劲力,空拿他之后,对方双脚已起,像个肉坨子死死按住,而胸部憋着气。老师再松一次将他打出去是要伤人的,只好罢手。对方不会听劲,老师千万不可喂劲,免生尴尬。

        老师喂劲是很辛苦的,只要学生劲路走得对,老师便蹦跳而出。武德高尚的明师刻意培养学生,只要学生行功有百分之一、千分之一是对的,他都赞扬,这不止是鼓励学生,而是一种道德责任。学生行功做对了但不肯定他对的一面,他会永远糊涂下去。肯定学生准确、规范的一面,他可以改正,留住准确的感觉,继续学练有法可寻。归根到底提高太极拳拳艺是方法问题,方法对路学拳就容易。

发表回复
你还没有登录,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