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说拳术

创建时间:2016-06-25

太极拳内功修为真谛:舍己从人

发表于 2017-01-16 5489 次查看

       “舍己从人”是太极内功修为的一个核心要素,也是很多人在修为过程中存在着“谬之千里”的误区。更有甚者,已经走上岐路,仍不知迷而返。有必要就此问题,进行深层研讨。

         大凡太极拳爱好者,尽人皆知太极内功要做到:舍己从人。深究如何正确理解“舍己从人”之真义;深问何谓“舍己从人”?再追问何谓“舍己”,何谓“从人”?进一步诠释“舍己”与“从人”之间有着什么样的关系?真知者,实属不多。正因为如此,王宗岳祖师在传世之作《太极拳论》中“本是舍己从人,多误舍近求远。”做为论文的结束语,告诫并警示世上所有太极修为者,一定要下大功夫正确理解和体悟“舍己从人”的深义内涵。

        当世人都孜孜不倦追求“舍己从人”时,大多数人确如王宗岳,一针见血地所揭示:差之毫厘,缪以千里。何谓王宗岳祖师所言“舍己从人”之真义?当年父亲曾不厌其烦地对我说:记住“舍己从人”,但求舍己,不问从人。回忆当时对父亲的话,并不真正理解、接受,甚至反其道而行之:只求从人。以为只要下力气去练“从人”的功夫,就能粘连黏随,四两拨千斤。如今,通过自己多年的修为,对“舍己从人”有所体悟后,才对父亲当年所教诲的“但求舍己,不问从人”,有了真正的理解。

        舍己与从人是体与用、因与果的关系,舍己为体,从人为用。舍己是因,从人是果。做为修为者,体与用、因与果的关系是不可颠倒的,也就是说因能舍己,方能从人。换言之,没有舍己,便不能从人。可是,很多太极拳修炼者或体用不分、因果不辨,或以用为体,以果求果。以为就从人去练从人,就可以得到从人之功。孰不知恰恰“谬之千里”,不少人下苦工终年,却依然不能得门而入。其原因就在于此。如能做到“但求舍己,不问从人”认真耕耘舍己之种,必然会结出从人之硕果。

       "舍己从人"重在"舍"字。"舍"者,予也、给也、放也、弃也。舍就是要勇于给予,敢于放弃。中国汉语中常用"舍得"这个词。舍与得这两个字,组成一个有深刻含义的词汇,因为"舍得"这个词,涵盖着中华传统文化哲理的丰富内涵。舍与得是完全对立的两个矛盾体,"舍"是予、是放,而"得"是拿、是取。"舍得"这个词本身就是"道"的体现。我们知道:一阴一阳之谓道。同理:一舍一得即谓道。舍是得的先决条件,是得的必然基础。舍是得之因,得是舍之果。有舍才有得,要得必要舍。因此,有舍有得,不舍不得,这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自然法则。故:得与不得,全在一舍。亦如老子所言:欲取之,必先予之。在生活中常有"不得"意的时候,总是怨天、怨地、怨它人。其实,细究根本原因多是出在"不舍"。可以说,人生处世要悟道"舍"之理,以"舎"为本、以"舍"为根。从而:勇于舍、敢于舍、善于舍,确是人生的大智慧。

       当我们了解了太极内功所求之“舍己从人”,是要“但求舍己,不问从人”,抓“舍己”,而得"从人"的因果之理,在修为过程中,就必须时时、处处、牢牢地把握以求舍己为核心的修为法则,必须做到“有意舍己,无意从人”。

        如何才能真正做到“但求舍己”?如何把握“求舍己”的具体修为功法?当年,我也曾向父亲多次请教此类问题,希望父亲能直接了当地告诉我一句秘诀,或一付“灵丹妙药”,只要吃下去就能求得“舍己”之功。记得,有一天趁着父亲午睡起床,我赶紧把沏好的茶,端到父亲面前再次问如何练到“舍己”。只见父亲似乎神秘地对着我耳边轻轻地说:“你非要问秘诀,我就告诉你。记住二个字:站桩!”

       其实,父亲已不只一次地对我们说过,太极内功,没有秘不可传的玄诀。更没有药到病除的灵丹。只有:一层功夫,一层体悟;一层体悟,一层收获。悟道理自明,功到自然成。尽管如此,我还总是寄希望,能从父亲那里得到“捷径”。   当年这次问话,得到父亲的"秘传",依然是那两个字:站桩。父亲的回答,让我不禁失望。看着我略有所失的神情,父亲严肃地说:“偷懒的人,是练不出太极内功的。想走捷径的人,最终是"舍近求远"。太极内功是给那些:老老实实的人,矢志不渝的人,无欲无求的人准备的。象你这样总盼着不下苦功,就能有大收获,告诉你:世上没有这种事”。

        父亲这段严厉的话语,有如一剂猛药,对我有了触动。从此,我不再指望能从父亲这里得到或"秘诀"、或"灵丹"。我牢记父亲所说的:“若得内功,唯有站桩”。接下来的日子里,我踏踏实实地按照父亲的要求认真地站无极桩、浑圆桩和开合桩。通过持之以恒的站桩功的修为,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地站出了一层层的"滋味"。身上逐渐有了深切的体悟。不但站出了味道,站出了兴趣,站出了自觉。对父亲所教悔的“内功有得,唯有站桩”,有了深刻的认识和理解。我真正地体会到:欲要“舍己”,先要“知己”。

       站桩要求“静心凝神”,内察自己。故站桩就是求“知己”之功;同理,欲要“知己”,先要“虚己”。太极桩功,就是要求修为者做到:有形之身“实而虚之、虚而无之、无而空之“。故站桩就是得“虚己”之功。欲要“虚己”,先要“松己”,站桩就是要求修为者“周身松通”而毫无僵拙之力束缚己身。亦如澄浦祖师公所言:全身松开,不便有分毫之拙劲,以留滞于筋骨血脉之间以自缚束。故站桩就是“松己”之功。我们知道:太极桩功是练形求意、以意练形。自始至终牢牢遵循“用意不用力”、“凡此皆是意”的修为法则。因此,通过站桩的修炼,使我们有形之身松而通之,实而虚之;无形之意,无而有之、虚而实之。进而做到如父亲所言“有意松身,无意行气”。周身松通之形体,方能做到澄浦祖师所云:意之所至,气即至焉,如是气血流注,日日贯输,周流全身,无时停滞。久久练习,则得内劲。

       综上所述,欲求“舍己”,先求“知己”;欲求“知己”,先要“虚己”;欲求“虚己”,先要“松己”。欲求“松己”,就要“用意不用力”。形松心静亦如《十三势歌》所云:“变转虚实须留意”、“势势存心揆用意”。当我们做到了“留意”而虚实变转,从而有形之身实而虚,无形之意虚而实。才能做到形松意紧,形静意动;进而做到:存心用意,以心行意,以意导气,“意之所至,气即至焉”,“气遍周身不稍滞”;至此,方能做到《十三势行功心解》所云:“以心行气,务令沉着,乃能收敛入骨。以气运身,务令顺随,乃能便利从心”。因此,站桩是:得“气”之功;是求“意”之功; 是“松己”之功;是“虚己”之功;故唯有站桩,才能做到“知己”而“舍己”。归根结底一句话:“欲求舍己,唯要站桩”。

       舍与得是一对密不可分的因果关系。是阴阳之道的具体体现。因此,有舍必有得,有得必要舍。不管你是否愿意,它是不因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或许有人说:如果不求有得,是否就不用舍?答案是否定的。因为,从道的高度去剖析舍与得,就会发现宇宙万事万物,其本体无时无刻不处在舍与得的变化转换过程中。我们知道所谓"宇宙",就是时间与空间的代名词,而人活在世上所看到的一切有形之物,都是"虚幻"。唯有时间与空间才是永恒的、独立不改的真实。然而,恰恰唯有真实的"时、空",在舍与得的变换转化中周而复始、周流不殆。每个人活在世间,时间每流失一秒,究其实质不管是否情愿,也不分国家、种族,更无论男女老幼,都必然的"舍弃"了生命中一秒钟的"长度"。同时,也必然"得到"了离死亡近了一秒钟"距离"的结果。而这种"舍与得"的转换,确是每个人都无法改变根本法则。既然,这种"舍与得"是人无法抗拒的自然规律,我们就平静地面对它;坦然地接受它、遵顺它。然而,人类这"上天"造就的"精灵",它的智慧神明就体现在:承认、顺从不可抗拒的规律法则的同时,在想方设法去撑握自我生命中可为的"舍得"法则,从而达到:在面对每分每秒"舍弃"生命长度的同时,最大限度地"舍弃"生活中的自我的烦恼。这样,尽管得到了距离生命终点又近了分秒距离的结果,但是也同时获得了舍弃烦恼而得到的"无比的愉悦"。也就是说,面对不可改变的自然"舍得"法则,不同的人是完全可以收获到不同的结果。勇于"舍弃"痛苦的同时,必然获得"舒畅";敢于"舍弃"贪欲,必定得到"淡定";善于"舍弃"小我,必能取得"大家"。          

       虽然我们不能也不必去再意自然规律的"舍得",那不归我们操心、管理。我们能管的、该做的,需要我们再意的是:在生命时间长河的每分每秒中,自己是否舍弃了该舍的,是否舍得正确,是否舍得合适;因为,不同的"舍",心然得到不同的结果。有人"舍己为人",就有人"舍人为己";有人"舍生取义",就有人"舍义偷生";有人"舍末求本",也同样有人会"舍本逐末"。同样是不可更改的自然法则: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舍的不同,得一定不同。是"生",还是"死",命运在自己的选择。亦如老子所言:今舍慈且勇,舍俭且广,舍后且先,死矣!

        王宗岳先祖师在被世人称之为“太极圣经”的巜太极拳论》中,精辟地把太极拳所求之内功,高度地概括:本是“舍己从人”。因此,可以认为“舍己从人”就是太极内功修为的根本。当年,父亲也多次谆谆阐释:太极内功修为,归根结底修的就是一个“舍己从人”。

        父亲把他所传承的内功修为过程,概括分为“舍己”之功;及“从人”之功两大部份。他曾经对我说:桩功是“静修舍己”;走架打手是“动修从人”。并且反复强调:“舍己”为体,“从人”是用。“先求舍己,后求从人”。他还更进一步告诫说:舍己与从人,分为二即为阴阳,合则一即是太极。分而修,合而用。舍己即从人,从人就是舍己。

       针对"舍己从人",父亲严肃地叮嘱我:要读拳谱!说到读拳谱,直到今天,我牢记当年父亲的教诲,太极修为不要以“我”说的为准,也不要把一些名家的话当成"圣旨"。唯一要遵循的是先辈传承下来的拳论、拳谱。因此,读谱、靠谱、遵谱而修,父亲自己是修为一生不"离谱"。他要求我们也"手不离谱",要时时做到:心中有谱,行则靠谱,动则贴谱,处处遵谱。为了得到一本古谱真迹,父亲曾不惜节衣缩食,花大的代价也在所不惜。每每说到这点,母亲总是怨嗔地说:你父亲把这些书当成命!。可惜的是,父亲一生收藏的弥足珍贵的古拳谱,在文革浩劫中,被无情地付之一炬。为此,父亲躺在床上,不言不语、不吃不喝了好几天。

        在我修为“舍己从人”内功的过程中,父亲不厌其烦地引领我细读、慢品并反复体悟《走架打手行工要言》这篇古拳论中的每个字、每句话。(以下简称《要言》)当年,父亲郑重地告诉我:欲求“舍己从人”内功有得,必要悟通《要言》真义。他将《要言》奉为修太极内功的一盏指路明灯。并根据自己几十年修为的体悟,把《要言》围绕“舍己从人”的论述,总结并提练出:“九欲并九先”。并把其称之为:内功修为的九阶梯。父亲谆谆地告诉我:《要言》的九阶梯不但把内功修为的理法阐释得清清楚楚,而且,把具体修炼的方法阐述得明明白白。老祖宗给后人搭建起这“九层阶梯”,你只要认真遵循、拾阶而上,得真内功,也只是时间问题。

        在以后几十年的修为中,我始终牢记父亲当年的谆谆教诲。认认真真慢品深悟《要言》所释"九欲并九要"的每字每句。从字里行间去解读"九阶梯"的内在关联。当我真的有所体悟后,从内心深处钦佩父亲的见地,他所教诲的每句话,都是发自他贯通身心,对太极内功修为有得,并经过自身验证而知行合一的精华。当年,如果说父亲把《要言》奉为太极内功修为的一盏指路明灯。今天,我把父亲所教诲的字字句句视为:引领我们修为内功的一条正道通途。

      《要言》开篇即云:“昔人云,能引进落空,能四两拔千斤。不能引进落空,不能四两拨千斤”。    这段论述一针见血地告诉后人学子,太极内功是否有得,就体现在能否做到“四两拨千斤”。换言之,凡以力之大小,手之快慢,无论胜负均不是太极内功。      然而,要能做到“四两拨千斤”,前提是“能引进落空”。因为《要言》明确地指出:“不能引进落空,不能四拨千斤”。那么如何做到“能引进落空,能四两拨千斤”呢?接下来《要言》给出了具体而详尽的解答。《要言》明确地说:“欲要引进落空,四两拨千斤,先要知己知彼”。

       此乃"九欲九先要"的第一层要言。第一层要言一针见血地指明:要想做到"引进落空、四两拨千斤",就必须先能做到"知己知彼"。换言之,不从"知己知彼"入手修为,就不可能得到"四两拨千斤"的神奇太极内功。"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不但是孙子兵法中的战略战术思想的核心,亦是太极拳内功修为的首要根基。太极拳就是通过内功修为,使自己能够在"知己"的基础上,真正、全面地"知彼"。

        对于"知己知彼"的修为,太极拳的要求是:先求知己,再修知彼。虽然说修"知彼",仍然是"问己"而知己。正如《要言》所云:"平日走架,是知己功夫。一动势先问自己,周身合上数项不合?""打手是知人功夫,动静固是知人,仍是问己"。这段论述清晰地阐述了太极内功修为中,"知己"与"知人"的内在关系。郑重告知学子:欲要引进落空,四两拨千斤,就要先能做到知己知彼。而要做到知己知彼,必须先求"知己"。不从"知己"入手,也不会"知彼"。对此,杨氏太极拳老谱《固有分明法》篇章中,亦做了明确而具体的解读:"先求自己知觉运动得之于身,自能知人;要先求知人,恐失于自己。不可不知此理也。夫而后懂劲然"。      因此可以认为:太极内功核心,就是修为"知己"之功。         如何修为"知己"之功?第二层要言进一步明示:"欲要知己知彼,先要舍己从人。"                             

       这一层论述,非常肯定地告诉我们:虽然"知己"之功是太极内功的修为核心,但是,要求"知己知彼"就必须先要"舍己从人"。而"知己知彼"要做到先求"知己"。同理欲求"舍己从人"就必须:只求"舍己"。同时《要言》这层论述,亦明确地指出:以修"舍己"而得"知己"。或许可以说:能舍己才能知己。离开舍己不可能真知己!如此说来,太极内功修为的核心就是:求舍己。

         记得当年父亲不无感慨地说:太极内功,就是知己功;知己要从舍己求。舍一层、知一层。舍十层、知十层。层层舍、知层层。父亲的话,为我们指明了太极内功的修为方向:修内功始于"舍己";精于"舍己";勇于"舍己";亦止于"舍己"。内功修为自始至终贯穿并不可须臾离"舍己"。

发表回复
你还没有登录,请先登录注册